上篇文章,讲了孔子的好学。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是如何学习的,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为学方法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学了就要去做,因为所学的是做人的道理,仁礼孝的价值观,既要知道这些道理的价值,也要知道这些道理如何落实,并且要在实践中经验它体会它实践它落实它,这些道理才回成为自己的东西,内化成为人格的力量,这也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对孔子而言,学习知识、道理从而实践它,就是谋道之路了。
为学方法二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是认真诚恳地实践道德价值信念,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有其坚持。
「威」是有了人格形象、典范、从而为人所敬重。
「学则不固」,要先「重」,也就是努力实践,有其具体的典范形象,学习的成果才是坚固不变的。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学习实践,在众人中呈现自己的特殊人格,对社会产生影响,这就是「威」,有威才有学习成效。
「主忠信」落实忠信的价值。
「无友不如己者」向朋友学习他们的优点,至于一些不如自己的缺点,不要向他们学习。不是人家做坏的事情我就可以跟着做,人家好意思做坏的事情,而我则不好意思去做,我有自己的忠信道义的坚持。
「过则勿惮改」一旦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要知道,要反省,要好好做。
这三段话,都是自我要求的,学习要有结果,就得真实诚恳地去实践,还要在众人面前呈现。
为学方法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是学习道理、学习知识,学习就是去阅读,去听课,去实验,是将既有的知识学问道理吸收进来。但是,要想自己完全掌握,就要融会贯通,也就是要经过自己的反思,「思」就是理解它并且要能够使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它,这样所学的东西才是真正成为自己能掌握的,否则就白学了,就是「罔」。所以,时时反思是关键的,是学习有得的落实,思通了,说明了学习的理解是完整落实的。
「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讲究反思,但是思考又要讲究学习。意思是说,向他人、向书本、向历史学习是学习的正途,但必须经过自己的反思咀嚼才能融会贯通,所以反思是必须的。但很多时候,人们就是一味地驰骋思维,没有经典的依据,没有他人的经验基础,没有事实根据,只是为思维而思维,这样的思维,没有现实意义,也就没有学习的效果,也就没有学习的价值了。「思而不学」等于光想而不做,学习是包含去做的。光空想,想完了也不去做,这样的空想没有意义,所以白想了,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孔子的为学,是实学,是要去做的学问,需要融会贯通,更需要切实笃行。所以我们很多空想是浪费了生命的。
要做中学,要做中思。
为学方法四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学习要以为服务社会的目的与方向而学,「异端」是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为百姓的行为,浪费生命的行为,如果花时间力气做这些事情,只是害了自己。害什么呢?过着没有意义浪费生命甚至为恶的生活呀,这结果,也许生病、也许触法、也许人厌。所以,为学要学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不要花时间在不对的事情上头。
年轻人时间宝贵,事业有成者时间更宝贵,学习有用的东西,不浪费生命,这是我们要跟孔子学习的作法。
为学方法五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忧心的事情是自己和别人是否修德、讲学、徙义、改善。此处之「讲学」,主要应该是学习的意思,修德是修养品德,徙义是实践道德,改善还是道德实践,都是针对自己的,所以这里的讲学应该是自己要追求学问,不攻异端,就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的次第,讲学就是格物致知,修德徙义改善就是诚正修齐。诚正修齐不离格物致知,修德不离讲学,行不离知,知不离行。这也是知行合一的理论。
为学方法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为学方法,孔子也向周围的人学习,「三人行」,能跟孔子走到一块的人,就是一起干件事情的人,多半不会是毫无影响力的人,如何学呢?关键就是默而识之,善会心,在日常生活中,就学得到东西,也就是,对于他人的行为,能有深刻的认识,知其所作所为的价值与意义。当然,这是针对有理想的人,或是有能力的人而学习的。 一般的人,没有理想、没有能力、没有强烈的动机,所做之事,没什么好评价的,也没什么好学习的,所以这里就是意志力强的人,能力强的人,做事对社会有影响的人,从他们的行为中观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那些做得好的,跟他学,做得不好的,如果自己去做的话,要改进。这就是学习的方法。这也表示,自己时刻都在做敏锐的观察,时刻都要向人学习。
以这样的态度学习,岂不是进步很快的了。
为学方法七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学习就是学习做事,做事之前,要把事情搞清楚,不能啥都不知就盲做,这是第一步,先学习。第二步,自己一边做事的时候,还要听人家说要怎么做,或是看人家怎么做,这样自己心里就更明白了,就会做得更好了。这就还是在说明,时刻观察众人的行为,用心体会,默而识之,明白通达。
为学方法八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是要学好,要学好,等于会运用,学了还不会用,就怕会白学了,因为久了就忘了,掌握不到要点了。所以学到了,就去实践。这是就是孔子的为学方法。
所以,学了英文,就找机会去讲英文,否则,都忘光了。这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经验吗?
为学方法九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人家认为孔子这么博学多闻,简直就是圣人了。弟子说老天爷给他这个天生的本事呀。孔子自己说并不是这样的,我从小就生活困苦,什么事都得干,所以学了许多的知识学问。很多吗?也不多。别人引了另外孔子的话就说:我没有做官,所以得靠自己的本事,所以学了些能力本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谁是天生圣人的,孔子是家道衰微的人,一切靠自己,成就了博学多闻的人。我们社会上很多家庭环境一班班的人,是不是也有孔子的学习的精神呢?
为学方法十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后生可畏」,为什么可畏?因为他们肯努力呀。所以对谁机会都是公平的。年轻人努力有成,能够胜过年长的人,一般人到了四五十岁,在自己的事业上必须要有稳固的能力与高度的荣誉了,如果还没有人知道你的专长本事特长,那你就算是个后生,也就没什么好可畏的了,真的是白费了自己的一生。
每个人都有被期待的本事,但你年过中年却还没显现出,没有非自己不可的专业为人所倚重,你真是够懒惰的了。所以,人要时刻看着自己的年龄,做好应有的事情,提升应有的能力水平。
为学方法十一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学习,是为了终生的理想,最终,就是要服务社会的,要改善社会环境的。人的理想要走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和朋友一起学习,不是别人都跟你一样是为了理想而来的。就算是为了理想,也不一定学有所成。即使学有所成能独立完成任务,也不一定能够通权达变,到了通权达变,这条路就算是走到底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所有的理想都是自己的理想,必须靠自己去实践执行,不要寄托于他人。
为学方法十二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可能对于时局有些感慨,觉得自己的畅说似乎没什么效果,所以想说算了,不必再说什么了吧。但弟子却担心老师不再讲话等于不教学了,那我们怎么学呢?孔子说,天也没说话,春夏秋冬大地万物不都依序而行吗?天没说,就是做,我善体会之,就懂了。
从为学的方法而言,就是强调自己要知道道理然后去做。你好好做,用心的人就懂你了。所以,直接做,和默而识之,就是他的两个为学方法。
关于孔子的为学方法,你是否同意或者有补充,又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欢迎在留言处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