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先师孔子,首先是一位好学不倦的知识分子,而且他的好学,是终生的学习,这种勤奋的精神,是无人可及的,我们今天学习儒学,要做一个儒者,要成为孔孟之徒,好学是第一个首先要跟孔子学习的。
为什么要这么好学呢?因为理想高远,难以企及,所以必须不间断地努力了。而理想就是儒者之所以为儒者的地方,儒者的理想就是服务社会,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孔子的好学精神。
好学精神一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一定可以找到跟我一样忠厚老实瘩人,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像我这样地好学。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平常,孔子肯定是一位谨慎谦虚的人,然而,在好学的这件事情上,孔子是不谦虚的,为什么不谦虚?因为他自己要作为学生的表率,要起带头作用,所以要给学生压力,因为这也根本就是事实,而这种事实,倒不见得会引人忌妒,财富权势地位荣誉都会引起别人的忌妒,所以要谦虚,但好学用功这种事情,是要付出辛劳的,一般人都是舍不得辛苦的,都是好逸恶劳的,所以大方表露自己的好学是无妨的。
如果我们想学习,就要想到这句话,因为孔子比我们任何人都好学,所以,赶快去学习吧。
好学精神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以上三件事情,都是孔子爱做、喜欢做、能做的事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困难,但是对他而言,一点儿都不困难。为什么不难呢?关键就是喜欢。
「默而识之」,看到事情认真反思,自己心下就明白了,这也表示,孔子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学习,什么事情都用心看,就学到东西了。孔子智商高,可以做到这样,但这就表示他的事事用心的态度,是这个态度才学到那么多东西的。
「学而不厌」,为什么学习总不会厌烦呢?不是因为学不会,或没学好,而是学无止境,学了还要不断地学习。为什么要不断地学习?因为要面对无数的问题。为什么要面对无数的问题?因为希望这个社会更好,因为理想是无尽的,所以必须要学习的东西就会无穷无尽。归根结底还是理想的催动了。
「诲人不倦」,为什么要「诲人」?因为希望有用的知识、正确的道理是大家都来学习的,学好了就能为社会服务,把社会建设好。为什么「不倦」?既然希望社会好,就需要大家都来服务,就必须把大家都教会教好,这就需要坚持要毅力要体力,要不倦。
以上这三件事,孔子都说于他是没事的,不辛苦的,没什么难的。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这是困难的,难以持续不断的,但是对孔子而言,在理想的驱动下,就不难了。
所以,我们要跟孔子学习的事情是,人要有理想,就会充满干劲。至于理想从何而来呢?那就是来自你对人们的关心,也就是「仁」。
好学精神三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说自己整天努力用功读书讲课,忘了吃饭,乐得没有烦恼,也不知道自己年纪多大了。
孔子为什么说「不知老之将至」呢?其实他事实上是年纪大了,一般人年纪大了以后,就在颐养天年、休息养生,但孔子不是这样,就算年过五十甚至六十,他还是工作不断。他做些什么工作呢?「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也就是学术研究工作。同时,孔子还讲学授课。做着这些事情,能对社会有帮助,能让知识分子知所适从,能带领青年人懂得为国服务,既然如此,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好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年龄不是问题,有没有理想才是问题,你现在几岁了?你还在学习吗?
好学精神四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你想要造一座山,很难吧,但不是不可能,但若是不想做,那当然什么都不可能。如果在平地上开工,一桶一桶的泥土堆上去,只要我愿意,就做了,总有成功的一天。
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是自发的,自立的,立志向学,绝不停止。所以不论任务如何艰巨,只要踏出第一步,有立志者,就不停止,但是一般人没有立志,就会停止,所以,这一切还是都是自己的意志力决定的。孔子在学习上,自己有意志力,也告诫弟子都要有坚定的意志。
我们从这一句话中要学到,不管难不难,做了都有成功的时候,只怕没决心,走几步就停下来,这样是不会有效果的。
好学精神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于求之者也。」
我不是天生就会很多东西的人,我只是信赖古人,勤勉用功跟他们学到很多东西。
孔子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
王阳明曾经讲过圣人「生而知之」的事情,圣人「生而知之」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那就是良知良能的作用,王阳明要大家先学圣人「生而知之」的事情,也就是天生就会的事情,就是提起自己的良知,良知孟子就说每一个人都有的。先学着把这个做起来,而不必去学圣人后天还要学习的东西。
但是,孔子这里却大谈特谈「我非生而知之」,那么,孔子究竟是「生而知之」还是「非生而知之」呢?实际上,这就是语意分析的问题,分析清楚就好了。
王阳明所讲的「良知良能」「生而知之」,是任何人都具备的,孔子在这方面当然是「生而知之」,重点是孔子比我们任何人都更能呈显而已,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去呈显它。
但是,对于「闻见之知」的后天知识,以及就算是「德性之知」,它也会有具体落实实践的部分,这也是后天要学习的,这些就不是能够「生而知之」的了,这也就是孔子要学习的东西,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孔子也必须「好古,敏于求之者也。」这里头,就有爱好,于是勤勉地学习。为什么「好古」呢?因为孔子心目中的古人充满了道德正义,所以向他们学习。这些孔子都是要学习的。
所以,我们不要仗恃自己的智商高,有天分,具体的经验知识还是要靠勤勉才学得会的。至于天分一般的我们,那不是更要勤勉学习吗?关键还是要有理想,它才会促动你去学习。
好学精神六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追求理想,而不是求自己温饱。种田的人,也会有挨饿受冻的时刻。读书的人,却可能有俸禄在等着他,所以人要做个追求理想的人,不必担心自己的温饱问题。
谋道就是求学以为社会服务,做这件事情,走在这条路上,总是会有相应的职务等着你,让你有工作、有酬劳、有饭吃。当然,目的不在富贵,但温饱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只是一心为谋食的话,其实还是会有丢掉工作、没有职务的时候,就像种田的,也会因为天气的关系一年收成都没了,所以不一定是要谋食就可以得食。
反而如果一心求学谋道,自然会有工作等着你。这就是说,关键在于自己的方向与准备,方向明确,能力具备,自然会有生活的供给。所以君子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学问做得如何?事业做得如何?而不必先去管自己的物质生活需求。
这样的思想,只能是针对儒者而说的,儒者是什么样的人呢?是有理想的人,想为社会服务的人,希望社会变好的人,学习道德学问知识技能来为社会服务的人。社会必须要有这样的人,社会才会有秩序、有礼义,才会是一个美好的人文社会,而这个目标,就是要是谋道者才能达到的。孔子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一心服务社会,自己努力学习。
所以,想找工作的人,要先想好,你的理想是什么?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先把知识技能准备好,你自然会有好的工作,然后热爱你的工作,最终事业成功,要不然,半途而废,好高务远,结果可能也丢掉工作了。
关于孔子的好学精神,你是否同意或者有补充,欢迎在留言处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