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第一章 重新探索自我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第一章 重新探索自我

作者: o亚亚o | 来源:发表于2016-11-10 22:36 被阅读0次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艾略特>

    第一章、导论: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史蒂芬·柯维>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恼、失败和无能为力?

    (一)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研究近200年来关于成功的论著,作者注意到一个令人诧异的趋势:
    前150年,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当时的作品常描述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大方向发展: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
    近50年,讨论成功术的著作谈的都是如何树立社会形象的技巧和如何成功的捷径。
    但是,这种用所谓捷径来治疗心灵痛苦的方法,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有时似乎取得了暂时的效果,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还会重新浮现。

    (二)光有技巧还不够

    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也是基于收获法则的自然系统。
    在暂时性的人际交往中,你或许能摸清并操控“人造”法则,利用技巧,暂时蒙混过关;你也可以凭借个人魅力八面玲珑,假扮他人知音,利用技巧赚取好感。但在长久的人际关系中,单凭这些次要优势是难有作为的。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

    只有品德才是交流中最伶俐的“口齿”。——史蒂芬·柯维
    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爱默生
    人性可善可恶,冥冥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且总是如实反映出真正的自我,那是伪装不来的。——威廉姆·乔治·乔登>

    (三)思维定式的力量

    思维定式:广义上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看做是一份地图,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
    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
    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实验:少女与老妇人的图片

    图一、二.jpg 图三.jpg

    实验结果:大部分看到的是少女。但若一开始就看到图三,再看图一、二,就会看到的是老妇人。
    通过这个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

    • 说明了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的强大影响力。连“先看一下图3”这样简单地动作都能产生这样的影响,更何况一生中的条件作用呢?家庭、学校、单位、朋友、同事以及流行思潮,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定式。
    • 思维定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以图2为例,如果你认为那是一位少女而不是老妇人,自然不会想到扶她过街,因为你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必定出自你对她的看法。
    • 让我们认识到,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异,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立场决定观点”。虽然事实相同,但每个人经验不同,诠释也不同,而一旦离开了诠释,事实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结论: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定式、地图或者假定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定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测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事业和更客观地看法。

    (四)思维转换的力量

    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
    第一印象的影响越深,顿悟的力量越大,好比一瞬间万道光芒把内心照亮。

    科学研究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才得以成功。——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并非所有的思维转换都是积极的。
    但是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力度惊人。不论思维定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梭罗。>

    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五)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品德成功论根植于一个基本信念之上,那就是人类效能都需要原则作指引。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有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建立思维定式或者绘制地图,然后借此观察自己的生活与人际关系,但这只是一种“主观”的事实。
    只有“灯塔”式指引人类成长和幸福和原则,才是“客观地事实”。
    比如“公平”的原则、“诚信”与“正直”的原则、“服务——贡献自我”“讲求品质”“追求卓越”的原则、“潜能”的原则、“成长”“耐心”“教育”“鼓励”的原则……
    原则不同于实践。实践是特定的行为或活动,在某一情况下适用的实践未必能在另一种情况下适用。例如父母不能将教育第一个孩子的方法照搬到第二个孩子身上。
    但原则适用于任何个人、婚姻、家庭以及公私机构。
    如果我们把原则内化为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

    (六)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人类的成长历程莫不如此。
    我们通常能够在物质领域理解并接受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精神领域、人际关系,甚至个人品德方面,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理解了,也未必愿意接受或实践,结果妄图走捷径,想跳过关键步骤到达目的地的大有人在。
    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才会真正懂得分享。教育孩子要有充分的耐心让他们体会拥有的感觉,同时用足够的智慧告诉他们付出的价值,另外还要以身作则。

    (七)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是不是应该看得更深入、更透彻一些,比如那些足以影响对时间、生命与自我的看法的思维定式?

    (八)新的思想水平

    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准往往无法解决。——爱因斯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

    1. 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2. 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共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3. 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

    例如:

    • 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强求对方。
    • 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
    • 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与自主,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
    • 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第一章 重新探索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gx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