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全诗意境壮美,风格清新自然。诗人行舟于北固山下,描绘出一幅江上行舟的壮阔画卷,又在其中融入了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整首诗的结构十分精巧。首联以对偶句开篇,点明诗人的行旅路线,“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既交代了行程,又为后文的抒情埋下伏笔。中间两联详细描写江景,为结尾的抒情做铺垫。尾联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收束,呼应首联的羁旅之情,使全诗浑然一体。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客路”对“行舟”,“青山”对“绿水”,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一种美感,在内容上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旅途的情景。“客路”一词点明了诗人的身份是游子,漂泊在外;“青山”“绿水”则描绘出了江南山水的秀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清新与愉悦。然而,这种愉悦之中又夹杂着淡淡的乡愁,因为诗人远离家乡,正朝着未知的“客路”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此联是千古名句,展现出了宏大的景象。潮水上涨,江水与岸齐平,视野变得极其开阔;微风轻拂,船帆高悬,行船顺风顺水。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江面上的景色,还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开阔和对未来的期待。“阔”字用得极为精妙,形象地写出了江水浩渺、两岸宽广的景象,给人一种豁达、开朗的感觉;“悬”字则生动地表现出了船帆在风中笔直高挂的状态,也体现出了风的柔和与稳定。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更是妙不可言,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在夜色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南的春天却已经早早地到来。这里的“生”和“入”两个动词用得极为生动,赋予了“海日”和“江春”以人的生命力,使诗句充满了动感。这两句诗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蕴含着一种新旧交替、时光流转的自然理趣,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这两句诗也流露出了诗人作为游子在异乡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在看到北归的大雁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家乡,希望能通过大雁将自己的家书带回洛阳。这里的“乡书”和“归雁”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此联以问句结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惆怅。
全诗在炼字方面堪称典范。如“阔”“悬”“生”“入”等字,都经过了诗人的精心锤炼,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无论是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美景,还是海日初升、江春早到的景象,都与诗人的思乡之情紧密相连,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