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是通过两个事例来点醒自己“做每个时期该做的事”这句话的重要性:做合适的事比做对的事更重要。不对不代表错,但不合适肯定是错的。
“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旧做不好产品。”听那么多大牛说,在成长期的产品追求的快速迭代,在保证基础功能业务之前,可以降低部分功能细节的优先级([呵呵],我是不是才说过细节决定生死)。
根据kano模型,产品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型功能(支撑起产品的核心功能)、期望型功能(区分你和竞品的功能)、魅力型功能(培养用户忠诚度的功能),所以当你的做的产品功能还没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就不要过多纠结于提供特色服务。
事例1.不要被那么多“花花功能”迷了眼
答:搜索功能设计可以做到很复杂,让用户感觉没你的产品很贴心,当然你甚至可以选择不在你的APP里设计搜索模块。
今天做了下首页的搜索模块,然后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大坑,简单罗列几个可能会要的功能就已经感觉复杂到不行了,然后开始怀疑人生。[不知所措]
假如我是用户,我可能会很满意这些功能,因为他们显得很智能,帮我省去很多精力。但是作为产品经理我真的只需要考虑用户的感受吗?答案是否定的,产品经理说到底是在权衡公司和用户的利益。所以你做的每一个功能都是要考虑“价值量”的。
价值量这个东西,普遍意义上我是理解为“优先级”,而我们确定功能的优先级时权衡要素的维度有很多:开发量、用户需求紧急程度、对现有使用的影响等(我个人还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方式,目前评价功能优先级也是从很主观的角度考量的)。
事例2.不要钻牛角尖
再例如,今天在设计一个推荐学校展示列表页面时,如果将推荐的学校以瀑布流的形式全部展示出来其实也无妨,但是会对用户造成一个“展示信息过多”问题(其实可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非建议去限制推荐学校的展示数量,最后导致产品团队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非要摆事实的话,这也不是一定不合理,但如果第一期就在这个功能上花费太多精力可能就不是一件合适的事了。其次如果要做限制,该限制在多少条内容以内、优先展示哪些内容......这些都变成了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极大地占据了初期的开发时间。
总之,在产品的成长期,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完善好基础业务功能,先让产品去面对用户,让产品走起来,再去考虑跑多快的问题。
产品经理做功能时心中必须有杆标尺,它可以具象化甚至量化每件事的利弊,做到老板和用户都开心才是产品经理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