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饭桌上,坐在对面的儿子把半碗玉米粥往前一推,“妈,我喝不上了。”
“唉,又剩下半碗,喝上吧,好儿子。”我带上了哀求的口气。
儿子撩起上衣,拍拍自己的肚子,很为难得说:你看,我的肚子,再喝就要破了。”
“这可怎么办?”我看了看儿子剩的半碗,又瞅了瞅锅里的剩饭,自己好像不能再塞了,“唉,你和你爸爸一样的家伙,多喝一点都不行,你爸没在家,在家不知又剩多少呢?扔吧,舍不得;留着吧,下顿还是没人喝;塞上吧,撑粗了腰,吃鼓了肚子。”
“妈,我看还是扔它吧,你本来就够肥的了。”
一听这话,我十分不满,“哼,小小人儿,一点也不知爱惜粮食,那几年,有的人家连玉米粥还喝不上那,比妈妈大十几岁的人甚至挨过饿。”
儿子并不吃惊,“我大姨挨饿来吗?”
“没有,听你姥爷说,那时你老姥爷做买卖,能吃上饭,后来你姥爷在生产队里当队长.不过,有的人家挨过饿,听说商河那里逃难逃到我们这儿来很多人,有的姑娘只要给口饭,就嫁给谁。”
“太好了,我背上一大口袋干粮,会领来很多姑娘的。”儿子兴奋的推理到。
“哈哈哈,你领这么多姑娘,养得起吗?”
“也是,是不是中国人太多了,我们社会书上说,中国和美国差不多大,中国人口十三亿多,美国才两亿多。”儿子关心起国家大事来了,又似乎想起了什么,“对了,妈,是马寅初最早提出计划生育吗?”
“呵,知识不浅啊,还知道马寅初!是,是马寅初提出的。”
“真是的,毛主席怎么就不采用计划生育呢,让中国这么穷。”儿子对毛主席不满起来,但转念一想:”不对,多亏毛主席没实行计划生育,不然就没有我们全家了,我爸是老二,你是老六,如果只生一个孩子,不就没有你俩,更没我了。”
2007年10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