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普惠式”扶贫相比“精准扶贫”具有以下优势
1、扶贫效果好,主要表现在精准于突出问题导向,根据扶贫对象所遇实际问题,即致贫原因,而进行精准扶贫,能抓住贫困的具体原因,针对各地各类人有所区分,给予不同方式、不同角度、不同性质的帮扶。例如,针对贫瘠土地农民的搬迁计划,针对低收入有劳动力家庭的培训再就业,针对因病致贫家庭采取社保兜底等。
2、精准扶贫的扶贫效率更高,源于把脉精准,各种资源可以有效释放,直击病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把钱花在刀刃上,把物资用在具体的实际项目上,实现因地制宜。各贫困地区派驻的扶贫技术人才也不尽相同,根据不同需求,派驻差异化的帮扶人才,从而在人才利用上也同样实现了精准,使得人尽其才。
3、由于精准扶贫的精准度,还表现在不同政策制定的细节上,表现在帮扶钱款的具体使用上,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准化的刻度好,更表现在帮扶负责人的责任担当上,帮扶状态直接影响负责人政绩考核。这些表现能够使我们根据精准扶贫效果,持续完善政策制定的方向与角度,对于不足进行积极应对与调整;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扶贫过程中饱私囊、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更能使帮扶人员持续恒定的保持主动帮扶,踏实帮扶的状态。
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五六年的时间,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迫在眉睫,扶贫工作到今天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长期以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很薄弱,数十年的“撒胡椒面式”的扶贫依然改变不了落后的面貌,沉疴更需下猛药,必须用精准扶贫来实现。
在精准扶贫的大政策下,如何有效开展,切实落实,还需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开展:
第一,要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是前提。扶贫前期要进行充分调研,汇总各方数据,针对扶贫当地群众进行全面筛选,将真正的困难群众精准地筛选出来,分析各地各类别人群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现有地域资源,劳务水平等,并要再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确因各方面无法脱贫的,要做好政策兜底,确保贫困对象的基本生存;对于有脱贫能力的贫困户,要了解好基本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识别过程中注意发扬基层民主,做好信息公示公开,通过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确保识别过程公正。
第二,要精准扶贫,精准帮扶是核心。帮扶不仅仅是物资和钱财的拨付补贴,还要通过招商引资、培训劳务、开发旅游等手段发展扶贫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劳动创业致富。帮扶也离不开基层工作者的技术指导和观念改变,让扶贫有思路有落实。同时可以在宏观进行上引领,比如推进“淘宝千县万村”工程,让扶贫群众也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比如推进“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产业,帮助农民致富。
第三,要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管理是关键。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员信息采集制度,确保及时跟进扶贫进展,并要将实现贫困人员信息库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同时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扶贫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实行一对一,手拉手帮扶,并将帮扶对象的脱贫程度和改善状态,与扶贫人员职级晋升与政绩考评相挂钩。与省级政府主抓财政,把审批权下放,明确各级政府责任,通览全局,让扶贫工作开展有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