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书友经营旧书店已经二十多年,存货有几十万本二手教材,仅在大学开学期间,他每天就可为莘莘学子发书上千单。
我收藏图书的方向主要包括社科、艺术、收藏、考古类,这类好书不但保值,大部分还可以传承下去,淘得这类好书,我都视若珍宝,必定清扫干净,套袋妥善保管。
那么,书友是如何动机去经营保管那些唾手可得,但时效性强的二手教材的呢?
与他约了几次,书友不是在外头收书,就是在忙其它与书有关的事。
也许是我自己生活重心就在收藏打理旧书,知道这行当费时费力非常辛苦,绝非资本操盘手轻按几下键盘就能腰缠万贯的了,更非官宦轻启朱唇即日进斗金可比的。
真正要做好收藏或经营旧书,除了必备的广博知识、爱书情怀、购书资本,日常工作的搬上挪下、打扫管护等繁琐事务,都在考验爱书人到底有多少决心坚持这吃苦耐劳、重复孤寂的日子。
虽然迟迟未能约上,但我特别能理解,感觉对书友的神秘感已经消失,他必定是一个忙碌着以书为业的人——供养着自己的灵魂与肉体,也为当下正在褪色的文化,涂鸦上力所能及的笔墨。
约而未见,但心已向往之。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其实不是名利地位的社会等级,而是内敛于心的学识修养、价值观念,及格局境界的高低落差,正是这些金钱买不到的落差,决定了一个人是生活在欲望下,还是生活在灵魂上。
我决定端午节不预约直接驱车过去拜访。
我们在他堆积如山的仓库里见面了。我见过的书、阅读过的书并不少,所以再巨量的图书于我而言也是一本书,我真正想了解的,是收书人对旧书行业的经历、思想、观点及未来的瞻瞩。
书友显然对我的突然到访感觉非常开心,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的仓库,一边不停地介绍那些书的来历,一边无私地与我分享淘书经验、货源渠道。全然没有陌生感或竞争防范,感觉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邂逅巴山夜雨。
那么是对书同样的情怀消解了我们交往稀疏的距离,还是如此热情与无私,就是做书人本该有的本质呢?
城市的灯火随着我们深入的沟通渐次点燃夜空,书友一定要我吃过晚饭再走,他说附近有家闽南菜馆可能比较适合我的口味。
自从收藏二手书后,我发现,当把一宿宾馆或一份大餐的费用摊销到手中几十本书后,一本书金钱成本的弹性竟如此之大。所以尽量降低每次出行淘书的各种费用,以此抬高好书在尘世上的性价比。
我明知道一本好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去衡量的,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说服众人时,一本书的价格与利润空间就是最好的证明方式。
我提议就吃份快餐解决了事,但书友说相见恨晚,奢侈一回吧!我因为要开车,不能喝酒,就让陪我去的好友喝。
书友要来一瓶厦门的“丹凤高粱酒”,给我好友满上,给自己满上时有些腼腆地对我说:“我平常不喝酒,但今天高兴也就来杯,可惜你不能喝酒啊,有些遗憾啊”。
书友比我年轻十多岁,但人生阅历未必比我稀薄,我以水代酒,不停地与他碰杯,他没有推托,一边喝一边回答我的话语。
就这样,在繁华的夜色里,我们交谈着散发着旧书霉味的人生故事。
他告诉我,他在政法大学读书时就爱买书看书,后来就爱上淘书,再后来就在北京一边工作一边经营书店,最后回老家考公务员来到法院工作。之后还是放不下对书的热爱,干脆辞职,专心经营旧书,特别是大学教材二手书,算算已经快二十年。
虽然书不能给人带来大富大贵,但书有很强的外部社会效应,自己的日子非常忙碌辛苦,但感觉特别充实,因为做书一定要有某种情怀才能坚持下来的。
书友是典型的闽南人长相,既不帅也不丑,唯独缺少闽南商人那种锱铢必较的刻薄眼神或语调,聊到与书相关事时,特别慷慨大方、恨不得把好书通通端到爱书人的眼前。
白酒喝完,他也微醺,调侃说自己从来没喝过这么多酒,今天喝醉了,不知是因酒而醺还是因旧书而醺?
我准备启程回家,劝他说别再去书店忙,回家洗个热水澡早点睡。他摆摆手,说回去洗个脸洗个脚就睡,有些累。
我们就此作别。看着他在霓虹灯影下健硕的身姿但显然粗糙的打扮,我却发现他的衣着朴素、他的不修边幅,其实就是人世间百转千回都在淘的一本好书!
世间事是不是都是这样,只有光鲜褪去,本质才能呈现呢?
-END-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本文为原创,可联系我【申请转载】,不可复制原文!
抄袭、洗稿必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