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三章 这不是你的问题
一、理论摘要和感悟
1、第3章 这不是你的问题
你做梦都不会想到孩子们会偏离你的规划,然而事实上他们确确实实是会偏离的。你没有允许自己打开那扇门去偷窥孩子的未来,那扇门后面写着“他们的未来不是你期望看到的样子”。即使那扇门的警报器有时会响起,但你最终还是选择忽略它,让它紧紧地锁着——或者这就是你的想法。
如今这一天到来了。你的孩子摘掉了门上的锁,浏览了各种你从未料想到的场景,然后决定了自己要率先尝试的项目。但是,你从没想过你的孩子会探索这扇门后的世界,你就不可能做好准备,去接受他们的选择。
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孩子的问题,你必须走出这种愧疚。是的,你需要明智地应对这种情形,用一种对孩子有益的方式去处理。他才是焦点,他才是中心。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了问题的中心和焦点,那么你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再让他听从你意见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小了。
【关键词:偏离规划、焦点】
【感悟:还是自己那个认为,很害人,活在了自己的想法中,对未来有不切实际的预期,因此当事情发生时,根本没有做好准备。这样的父母很容易把自己弄成了问题的中心,不仅辛苦无效,还会和孩子产生距离。其实,不光是对孩子,对人对事都是如此,停下自己的认为,关注到什么是焦点、什么是中心,明智的去应对,不要习惯性的把自己当成问题的中心和焦点】
我们的动机:但是,既然我们(但愿)是成熟的、虔诚的父母,我们就必须诚实地看待我们的动机,做对孩子最有益处的事情,即使那会让我们觉得不舒服、让我们心痛。
凯蒂的想法:我不是在对父母嗤之以鼻,也不是不在乎他们的积蓄,我只是想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以此来表达我对父母的感激。
新的现实生活:其实,这就是生活的本质,难道不是吗?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因为女儿的一个决定,我已经记不清跟吉恩把这句话说了多少次,“该咋样就咋样”。现在该我们接受现实了。
【关键词:该咋样就咋样】
【感悟:是这样吗?上一章已经把孩子决定分成了四个类型,对于会让孩子付出巨大代价的决定,如道德败坏型、违法乱纪型,我是肯定不会“该咋样就咋样”的,除非我没有能力去管,但凡有一口气,我会避免孩子做出道德败坏、违法乱纪的事,那怕孩子当时不理解。当然,做的时候,我的发心是“爱“。】
我想成为一个好妈妈,当孩子们来看我的时候,从我这里得到的是鼓励、建议和关爱。我不想让孩子们觉得,看望我这个妈妈仅仅是应尽的责任,而且一到家里就得忍受我的抱怨、责备和怜悯。
【关键词:鼓励、建议和关爱,抱怨、责备和怜悯】
【感悟:好多人都是因为这样让孩子選擇了远离了父母,当父母的真的是应该时时检视一下自己,自己和孩子相处是鼓励、建议和关爱多呢?还是成天在抱怨、责备和怜悯。说老实话,我也不愿和成天抱怨、责备的人在一起。】
我们寻求完美的尝试难道不是掩盖我们真面目的伪善外表吗?我们不想让别人了解真实的我们,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家丑。简跟我们分享了她的看法:“我没有太强的自尊心——就是一个喜欢让别人高兴的人。”
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我们想全心全意地帮助孩子并与他们建立融洽的关系,我们就应该以简为榜样——放下我们的完美主义,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全身心地投身于真正重要的事情:帮助我们的孩子。当遇到新的情况或面对新的挑战时,简总是以这个问题作为试金石:“到底有多重要?两三年以后还会如此重要吗?”
没有完美的家庭:拿我们的孩子、养育方式以及面临的情形跟别人的去做比较,只会让我们感到失望。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他们的情形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清楚。
【关键词:寻求完美、伪善,比较】
【感悟:中国人好面子,武汉人好面子,这段句算是对面子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尝试去寻求完美以此来行伪善之事,做不到呢,仿佛被人拔下了面皮,气急敗坏,行粗暴之事,实在是可恨、可怜。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去比,并以此来打击孩子是这粗暴之事的其中一种。】
我感觉对自己的家人发脾气比对那些不爱我的人发脾气更安全,因为我知道,爱我的人最终会原谅我。而且,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者。”
【关键词:发脾气】
【感悟:这句话说出来孩子的脾气是如何被家长纵容出来的。在家乱发脾气而没有代价,会让孩子成长后付出更多代价,A师说过:脾气来了,福气跑了。】
也许你仍然需要为过去的决定原谅自己(或者他人)。我们每个人的过去都有些不太光彩的事。这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目的:洗刷我们的过去,重新开始,提升新我。
说服孩子不要做傻事。你可以这么做,但最好不是现在。在你对新的现实做出回应之前,一定要等上一会儿,因为这不是你发泄情绪的时候。其实这正是为下一阶段的生活定调的时候——当然,除非你想袖手旁观、坐视不理。那可是非常冒险的一步棋,因为你不敢保证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孩子还会不会返回来修复你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必须努力向前,做孩子需要的父母,跟他们建立终身的亲密关系。
【关键词:目的,发泄情绪,定调】
【感悟:“洗刷我们的过去,重新开始,提升新我。“洗刷我们的习气、业务,这话好有哲理。有情绪要停,因为要说服孩子不要做傻事,确定是会影响到整个家庭以后的生活。】
请在一张卡片上回答简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件事有多重要?两三年以后,还会如此重要吗?”
服务型、甩手型、揪辫子型、担忧型、对比绝望型、控制型、指责型……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你怎样看待正在疏远自己的孩子?
【关键词:重要?,类型】
【感悟:两个好问题,时时检测自己。】
二、互动
昨天做作业,和女儿复习单词。
女儿:爸爸,我不想搞了。
我:那你想做什么呢?
女儿:我想玩。
我:玩多久呢?
女儿:二个小时,半天,一整天。
我:玩什么呢。
女儿:玩游戏,玩IPAD。
我:爸爸当当看完一本书,上面说,工作的目的是早一点让自己不再为了钱而工作,可以把自己的时间用在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上。你现在学习不是正在让自己得到这种能力吗?有了优质的学业,让自己在40岁、50岁不再为收入去工作,可以全力去追求自己的爱好,带上爸爸妈妈全世界旅行、看画展、开画展,多棒!你是想现在每天想着多玩几分种,还是要想以后每天都可以玩啊?
女儿:……爸爸,可是我现在还是很想玩。
我:当然,哪有小孩子不想玩的咧,我也想玩啊,没错啊。
三、感恩
最近被一首老歌刷了脑,是张国荣的“玻璃之情“,唱的啥其实我也没注意,歌的旋律和唱的情感却时时在脑中回绕,这么多年了,歌者早已仙逝,而留下的歌仍让我们如此受用,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