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会问我,说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产品。
感觉要学的东西很多,学起来又很吃力,工作很忙,但忙碌的同时又没啥成就感。
时间久了,就陷入一种对自我深深怀疑和不自信的境地。
其实在我看来,核心问题还是不够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擅长是什么,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我做过技术,后来转型做产品。并不是不喜欢技术,也不是做不好,而是我更喜欢产品。
我认为做产品能带给我的收获和满足感更高,这种获得感带来的动力是非常强的,会驱动我在这条路上不断往前走。
有人说,不管做什么,努力就行了。
努力自然很重要,但努力也得发挥在对的事情上,在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持续努力,其实反而加剧了对自己的消耗。
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迷茫期。
微博上有个话题:“如何度过20多岁这段又穷又迷茫的岁月?”。
留言区中,有一个网友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把迷茫归结为年龄小,指望着混过二十岁这几年来解决问题,那么恭喜你,等你三十岁了,也同样会迷茫。”
归根结底,不去想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1
你不成功,不是因为你没能力
很多人知道黄渤演技好,是影帝,却不知道他做演员前曾干过很多事:组乐队、唱过歌、跳过舞、办厂当老板...却都失败告终。
后来当演员,他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不适合演高大上的角色,接拍了《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一炮而红成功了。
如果你在职场里非常努力但是仍没法做到优秀、不能得到提拔,不妨回头看看,是不是这个平台本身就不适合自己,或者这个职位本身就没有多少发展机会。
人的职业生命非常宝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合适的职位上。
尤其是,有些困境是你换个思路、换个职业就能避免的。大部分的吃苦磨炼一点都不励志,只是在走弯路。
在错误的事情上太努力,有时候只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找对方法,比同龄人少走十年弯路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黄渤一样,可以去尝试那么多的职业,最终才发现适合自己的那个。况且,全世界一共有1800种不同的职业,你也试不完。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实现快速成长呢?
当然有。
因为你不是世界上第一个遇到这些问题的人,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些职场问题。
既然已经有很多前人研究过这些问题,并帮你总结了经验,那你需要做的,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去重新造轮子,这太浪费时间了!
世界500强公司搭建了一整套人才发展体系,能帮助员工匹配合适的岗位,并系统性提升能力。这套体系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发掘自身天赋
每个人都有天赋,可大多数人都不自知。如果无法利用你的优势,而是用劣势在跟别人拼,你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做出正确选择
选择一份工作,不只是选择了一个起点,同时还选择了一个天花板。工作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际环境等,甚至决定了你的下半辈子。
3、停止无效努力
越努力的人发展一定更好吗?别傻了,无效的努力只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你要摆脱以时间长短来定义努力的错误观念。
4、扩大人际网络
随着年龄增长、地位提升,要成就一件事情,靠苦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借力,而怎么借力,也是有技巧的。
5、学会高效学习
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有些学习反而是有“害”的。你需要知道学习的正确姿势,以及学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