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职场,不管在工作上或者跟人互动上,「保持良好的态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情绪管理。
你会看见有人好像什么都不做,你都替他烦恼、焦躁起来了,赤裸裸的无力感,替他感到无奈!
或许他正在卷(不动)或躺(不)平,姑且别先乱下定论。其实,
他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有个东西在他的心中逐渐成型,这正是成就事情很重要的能量~是「耐性」。
从经历事情中的磨励和煎熬,冶炼出成事的核心正子,就是"耐心、耐性"。
历史上,姜尚(姜子牙)年轻时生活贫寒,曾宰牛卖肉、卖酒为生,但他胸怀大志,始终不倦地研究治国兴邦之道。
直到暮年,才遇到周文王,得以施展才华。
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为周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姜子牙的耐心和坚持,使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还有,
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在平叛李守贞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面对李守贞的坚守,郭威不急于进攻,而是采取筑寨、筑垒的策略,慢慢消耗李守贞的力量。
尽管过程中遇到诸多质疑,但他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计划。
经过近一年的耐心等待和布局,最终成功攻克河中城,平定了叛乱。
「耐心」并不是摆烂,而是有目的的等待,是坚持在自己的赛道上,认真用心工作;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同时,又能保持良好态度的能力。
“耐心”和“细心”是不同的概念。
“耐心”主要侧重于心态上的不急躁、不厌烦。它体现的是~
在面对比较复杂、繁琐或者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时,能够保持一种平和、沉稳的态度。
比如,一个人耐心地听别人讲冗长的故事,重点在于他有沉稳的心态去听完,不中途打断或者表现出不耐烦。
“细心”重点在于心思缜密、考虑周到。是指在做事过程中,能够注意到很多细节,不粗心大意。
例如:细心地检查文件中的每一个数据,就是强调对细节部分的关注,避免遗漏或出错。
“耐心”和“耐性”意思比较相近。
“耐心”多用作形容词,形容人心里不急躁、不厌烦,比如“他耐心地给学生讲解问题”。
“耐性”主要是名词,侧重指人能忍耐、不急躁的性格,例如“她的耐性很好,遇到麻烦事也不慌张”。
我观察到有耐心的人,会比较细心,在谈话和做事的态度上,展现耐性。
有「耐性」的人,
明显超出一般人的能耐,是一种内隐竞争力,是成年人是否成熟稳重不可或缺的品格。
阿苏讲的对,他说:
「"耐心"是这个时代非常稀缺的品质」。
耐心是时间的放大镜。
有耐心的人,
不是着眼于短期回报,而是长期的结果;
耐心最核心的品质,就是「不会沉溺于当下,敢于延时满足」。
有耐性的人不乱走捷径,能恪守长期主义能熬,但还得具备行动力,才是当下这个世界的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