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到这本书,是源于作者史铁生,而认识史铁生,是因为求学时期的一篇课文――《我与地坛》,其他的便再也没了。在当时,我只是觉得,史铁生是一个后天残疾的人,曾一度接受不了现实,终于在无数次自我折磨,思考人生后算是重振。直到读了这本书――《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之<命若琴弦>》。
这篇小说大概讲的是一个老瞎子、小瞎子卖艺过活的故事,老瞎子听从师嘱“弹断一千根弦便有得到光明的机会”,于是奔波游走,弹琴为生,终于在暮年时分得以完成,却发现都是假的。这似乎跟他的一生开了个玩笑,不免让他备受打击,他便在之后的生活里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终明师傅一片苦心,得到一丝慰藉。小说描写了几乎老瞎子的一生,仔细品味,不觉意义颇深。
小瞎子在儿时自由散漫,享受无知,任意放肆,体验生活。的确,人生漫漫,唯有自己去体会才能解之一二,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若非,便像老和尚苦口婆心的教导一样,毫无作用还适得其反。老瞎子的生活便是他的延续,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光明”是他们追求的,得到它,人生便有了崭新的定义,这,是梦想开花的地方;而“药方”,是打开这梦想之门的钥匙;“弹断一千根弦”这个药引子便成了非做不可的事情,而且是需要真正地一根根弹断的才可以。这些东西,成为了老和尚心灵的支柱。“人人称赞他的三弦子弹的讲究,轻轻漫漫,飘飘洒洒。那里头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灵。老瞎子的嗓子能学出世上所有的声音,男人、女人、刮风下雨、兽啼禽鸣。”而在他知道真相以后,“在一个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的衰老,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这种强烈的对比,便很明确的表现出了一个人有无目标、理想的生活状态。不由得让人感到梦想的强大。
换言之,那种最终的理想只是一种引人向上的工具,而它是不是存在,能不能实现,便显得没那么重要。就像人的某些信仰,真真假假,或许没那么多人去较真,不像老和尚那样,在被小和尚一遍遍质疑时,他一遍遍的解释,强调,甚至要动气。而更多的是享受那种心灵的折服,但若真明确的被否定,大概也免不了像老瞎子那般颓废,至少伤感吧。
“记住,人的命运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是最初老和尚的师傅去世前对他说的话,大概也是一种暗示吧,不要太在意理想的实现,重在于过程的享受,也一定要记得心存目标,它能使你的人生富有意义,有努力的方向。至于其他的,目的本来就没有。
管理工程学院
尹晓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