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好友回老家前我告诉她,春节期间,我要把省级课题中期报告写出来。结果到过了春节开学,我也没有动笔。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想写,一点也不想写。因为我的课题申请了延期,我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不写也没关系。
眼看着离市级课题结项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心里不只是着急,清明节期间有三天假期,老梁在家做课件,我跟她说,我哪里也不去,在家写中期报告。但是,三天我真的哪里也没去,看书、听书、打扫卫生、备课、写教案、出期中考试题、编辑听力材料,唯独没有做的就是写中期报告。
难道目标不能说出来吗?
看来史蒂芬·科特勒的《跨越不可能》这本书时,我找到了答案。
作者说:目标可以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聚焦。“每一秒钟都有上千万比特的信息涌入我们的感官,然而,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大约7比特的信息,将一组信息与另一组信息区分开至少需要1/18秒。‘基于这些数据,’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中解释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脑每秒最多可以处理126比特的信息。’”就是我们的大脑每秒钟只能处理126比特的信息。但是只要你的大脑在运转,外边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如果你没有目标,你根本不知道把聚光灯放在哪个地方,你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弄晕了。当你把注意力一天到晚地全部集中在外在的世界上,就会被很多吸引你目光、精力的东西扰乱心智。
所以人需要给自己定高难度的目标。这个高难度目标,就是我们说的挑战性目标。这个作者说,就算他在学极限运动的时候,每天待办事件清单也不超过8项。如果你一天能够完成8件事,那你的效率一定不会太低。当然,不要把那些鸡毛蒜皮的事都写上来。把你认为这一天当中比较重要的8件事写下来,做完一件,划掉一件,再做下一件,你的效率就会提高。
那么,你要不要把这个挑战性的目标跟别人说?这是个细节。这个作者的建议是不要讲。为什么呢?人的大脑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讲得多了,就觉得自己已经做过了。如果你整天跟别人说这个了不起的目标,说多了就麻木了,就会对这个目标没感觉了。你会觉得这个目标似乎已经实现过了。就算真的实现了目标,你再跟别人说一遍,那种快感就没有了。所以他不建议把这个挑战性的目标跟周围的人分享得太多。如果你分享得太多,你很有可能会对这个目标失去新鲜感。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经常说:要低调做事,干什么事不要过于张扬。尤其是没有成功的时候不要说出来,以免打脸,看来这点很有道理。老梁说,我是拖延症。但是,我觉得我可以把很多不需要当下要做的事提到前面做,却唯独不对这个迫在眉睫的事情立即行动,不是拖延,而是因为说多了我的大脑就麻木了。没有了新鲜感,也没有了紧迫感。所以,下次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先做,做好了再说,而不是事情还没做出来就高调宣扬。造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尴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