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当我决定出发的那一刻,我送给了自己一句话:当我决定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
如今2年过去了,我感谢那时敢于违背众人意愿,一意孤行的自己,感谢那个不知者无畏,一路向前的自己。
从小到大,我的心里都有一个理念:我不需要跟任何人比,我要做的是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点,每一天都有一点点小的进步。
而我的目标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而这个所谓“更好的自己”,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才算更好,想了很久很久,终于又多明白了一些。
对于生涯四度中的高度、宽度、深度和温度,我对于高度和宽度无感,我不需要站在多高的位置,也从来不想成为所谓的什么领导,而我想要的是深度和温度,我希望此生能有自己精专的技能,也希望自己身上能有更多的温度,去感染周围的人。
对于所谓的职业规划,我一直是迷茫的。在职场中,想要有更高的收入,更大的影响力,就得升职,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做更多的事情,可我对此没有一点点的想法。
那我能做的是什么呢?也许就是在某一天用自己的思想、声音,去传递自己认可的理念,去和大家分享生活中所遇到的好玩、有趣的事情。
至于最终如何变现,养活自己,我依然没有好的想法。
在得到专栏作者里,我很羡慕李笑来,因为他说他真正上班的日子只有7年,此后他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去影响周围的人。
我还喜欢上了另外一个人,高晓松。因为他可以在自己想要开杂书馆的时候,就开一间,他读书万卷、阅人无数,也行走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去发现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因人因地而发生的一些变化。
我清楚,这样的事情目前为止,我只能远观。
但我也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看世界,去了解更多的人文,去感受更多的变化,更多的不一样。
所以,我在先后更改了自己公众号昵称后,终于决定把它定为“遇见更好的自己By赵小胖”。
遇见更好的自己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而赵小胖则是我从抗拒到慢慢接受的一个称呼,这其实传递出来的更多的是我慢慢接受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态度。
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去尝试那些我一直想要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事情。
我开始了跑步,从最初的1公里,到3公里、5公里、10公里,再到我给自己顶下的半马目标。
昨天我第一次突破了15公里,也是第一次坚持没有停下来的奔跑,在11公里的时候,我的膝盖已经开始疼了,我一边纠结要不要停下来,一边给自己加油打气,让自己坚持继续跑;13公里的时候我感觉膝盖已经不是我的了,每一步都是难熬的,但我用老师的方法来缓解不适感,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一边深呼吸,一边向前;跑完15公里时,我开始慢走,这时候感觉膝盖的压力更大的,然后我发现了高抬腿走路可以很好地缓解膝盖的不适。
这样的一个感受,只有当我在跑步的过程中才能感知到,否则,我听别人说再多跑步膝盖很容易受伤,我也无法理解是为什么。
去年,我开始学习一直想要学的游泳,从一开始的憋气,呛水,到身体能在水里浮起来,再到手脚划动时可以往前走一点点的小成就感,我觉得我喜欢整个身体在水里的感觉。
虽然目前我还不能顺畅地换气,也只能游四五米远,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
最近,我又开始了瑜伽的学习。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我希望通过瑜伽来改变自己肩颈、身体的不协调,借此来改变自己的状态、调整自己的肤色等等。
当然,我心里非常清楚,每一项都需要坚持,只有坚持,力量才会更强大。
所以我在努力找寻他们之间的联系,才发现跑步可以让我的肺活量增加,这对游泳大有裨益,而瑜伽可以拉伸筋骨,减少跑步中身体受伤的情况,三者结合起来,对我的身体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而我之所以能坚持这些运动,其实离不开我身边人对我的影响了鼓励。
有朋友用实际行动带动我,她们坚持撸铁、健身,日复一日,也有人时刻在我耳边叨叨,叫我胖睿,赵小胖,随时提醒我我很胖。让我从一开始的抗拒,到现在的接受,再到付出行动去改变。
而我心里清楚的是,我的身体状态别人说再多都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是我自己管住嘴,迈开腿,去练习,去坚持练习。
上瑜伽课的时候,每个老师都跟我说,我一定要坚持多练。虽然我开玩笑说坚持三天算我输,但每一次我脑子里的偷懒心理冒出来时,我都在想方设法地把它打压回去。
我希望看到的是坚持练习后有所改观的自己,而不是永远只会半途而废的自己,那不是我想要的样子。
当然,这些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也在用行动去看这个世界,从厦门到成都,从广州到深圳,我想要切身心地去感受每一个城市的不同之处。
我突破了心里界限,我尝试一个人去旅行,我体验了青旅,我喜欢那种没人认识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感觉。
当别人觉得我一个人旅行可悲、胆大的时候,我知道,这只是我多年以来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
我开始知道,在这里,我可以不用在乎任何人的看法,我可以用我喜欢的方式去活着,活出我自己的样子。
而未来,我也希望我能继续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向前,遇到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