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像钱穆先生那样的“国学大师”还能在当代产生吗?》

《像钱穆先生那样的“国学大师”还能在当代产生吗?》

作者: 清泉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2-02 09:26 被阅读0次

《像钱穆那样的“国学大师”还能在当代产生吗?》

钱穆先生是公认的“国学大师”,虽然其本人是不屑于戴此名头的,但却是真正“实至名归”的。余以为,钱穆先生不仅是现代一令人仰慕的著名学者,而且应当视作一个“文化现象”。只有中学学历,专治中国文史之学,研究方法大半是旧式的,却凭着天资和勤奋取得了令人仰望的成就。他的成就与其个人受教育经历的反差,真是令人惊叹!那么,他本人作为一个“文化现象”,何以产生?就仅仅是个人的天资与勤奋吗?有没有一个“文化机制”造就了他呢?答案无疑是:有的。

一、钱穆先生的家世背景

钱穆先生的家世,肯定是没有陈寅恪先生显赫的,然而对于钱穆的成长却至关重要。钱穆先生父亲钱承沛先生中过“秀才功名”,虽然不甚出名,却是地方性的文人。钱父虽在钱穆先生少年时便去世了,但至少于钱穆有三方面的影响:一、良好的家庭教养;二、家有书籍,早早养成勤学好读的习惯;三、钱父交游皆是地方文人圈之文人,此使钱穆耳濡目染,易于接触地方学术传统和了解地方文人圈机制,乃至认得“地方名流”。钱穆之兄(即科学家钱伟长之父)也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对于钱穆先生的成长帮助亦极大。

二、钱穆先生的教育经历

钱穆先生成长于晚清民初,最初读私塾,后读新式小学和新式中学。当时的中学,也是学术实力雄厚,比如文史专家“吕思勉”便是钱穆先生当时的老师之一。因家贫,钱穆先生中学肄业已无法继续深造。然这段短暂的教育经历对于其成长却极端重要,晚清的中国教育已悄然转变,然其传授的主体内容仍是中国固有的文史之学,这使得钱穆先生可以受到系统而完整的“经典教育”和充分了解中国固有之学的“学术谱系”及“治学方法”,具备自学和自主研究的基本条件。这一点,与前人相较,我们今日的“文史哲”科系里治中国学问的学者,恐怕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中国固有学问的掌握其实是有残缺的――“文史哲不能贯通,各循一偏”。

三、钱穆先生的工作经历

钱穆先生中学毕业,在当地的初等小学谋得一个国文教师的教席。这一点,人们可能会诧异,只有中等学历的钱穆,有资格从事教育吗?我们现在的小学都要本科学历,最好是985院校的毕业生。钱穆当然是完全有资格的,在晚清民初的“州县一级”的中学大多是由清朝的“州学县学”转制而来,这里的学生大家公认相当于“秀才功名”,而在清朝秀才是默认具备教育资格的。所以在当时从事教育,只需要两个条件:一、具备“秀才功名”或是相当于秀才功名的“中学学历”。二、获得当地文人圈的认可。且以钱穆当时对中国“文史之学”的掌握程度来说,可以说远超现在的大学文科毕业生乃至于研究生。(这也可见,我们现在的学习年限虽很长,效率却很低,主要是高中以前的应试教育几乎是在毁人。)

四、际遇顾颉刚

钱穆先生获得了从事教育的资格,但一直没有停止自我学习和继续研究。另一方面,也不断活跃在当地文人圈,既在文人圈中获得学术滋养,也因为“学问好”逐渐在当地获得“声名”,所以得以于中学从事教育。后经人引荐,钱穆先生结识了顾颉刚。顾颉刚读了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断定钱穆不仅具备在中学教育的资格,还应当进入大学教书,遂推荐钱穆进入燕京大学,自此钱穆先生乃进阶于一流学术平台。这样是不是引进人才程序腐败呢?

其实不是的,恰恰是因为民国初期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荐举人才制”,这一机制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所推荐之人如学问品行不端,推荐者承担连带责任。文人都是爱惜羽毛的,若非真有识人之能是不敢轻易推荐的。且钱穆能进入大学教书,不可仅归功于顾氏一人之“慧眼识珠”。因钱穆已先为地方文人圈检验并获得声名,亦展现出一定的学术实力,才有顾氏之荐。若没有地方文人圈之条件,顾氏既难以发觉钱穆,荐举的风险亦必倍增。

五、钱穆成长的教育机制总结

观钱穆先生的受教育经历,表面钱穆先生受到的教育很少,实际其成长成才与背后的教育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教育机关类似于“小作坊”,是分散的,全国每个县域的教育是差不多的。作为同龄人的钱穆先生和冯友兰先生,一在江苏无锡,一在河南唐河,然其早年教育经历几乎一样,并没有显著的差别。这或是,两先生一专治“中国史学”,一专治“中国哲学”,而俱能名家的一大原因吧!像我们今日,江苏省的教育所在的东部地区资源和水平远远超出河南所在的中部地区,这是不利于人才成长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机关,尤其是大学,类似于“垄断性的托拉斯”。它的体量之所以那么大,就是吞并了钱穆先生赖以成长的“小作坊”,而这样的大型教育机关只能分布在大城市里,这样就导致:越是行政力量办大学,教育资源就越不均衡。一个成长在北京市的孩子和一个成长在中部小县城的孩子,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可以说相差一代人(保守估计为15年),也就是说一个小县城的中产家庭的孩子想要追平北京市中产家庭的孩子的生活水准,即使北京孩子原地踏步,小县城孩子也要至少多奋斗15年。

由于历史原因(你懂的),地方性的文人圈也被摧毁了,现在的县域根本不具备清末民初文人能自主研究和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能力。像唐文治先生能依靠地方文化力量,来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在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这就导致一个在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的孩子,是很难早早地接触学术传统和受到方法训练的。这或是我们的修学年限不得不拉长,相当长时间的求学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原因吧!

余论

相比于钱穆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成长环境有几大差异:一、家学传统不存在了;二、系统的经典教育不存在了;三、州县地方性文人圈不存在了;四、荐举人才机制不存在了;五、重学问人品超过重学历的风气不存在了(有非985、211歧视);六、教育资源不均衡存在;七:修学年限拉长,早期为应试教育,消磨青春活力,束缚人的脑筋。

从以上的差别分析,我们可以推出结论――像钱穆那样的“国学大师”,一定不可能在当代再产生!一个高中毕业的孩子想效法钱穆自己搞中国文史之学,既没有了解学术传统,也没有方法训练掌握方法,一出校门找工作备遭歧视,他的最大可能是――疯掉!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为何有的时代人才群星灿烂,有的时代人才寥若晨星?只能说,上天给每个时代降下的天才都是一样多的,只是有些时代的天才得以自由成长,而有的时代的天才则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相关文章

  • 《像钱穆先生那样的“国学大师”还能在当代产生吗?》

    《像钱穆那样的“国学大师”还能在当代产生吗?》 钱穆先生是公认的“国学大师”,虽然其本人是不屑于戴此名头的,但却是...

  • 王财贵:如何阅读一本书

    讲到读书,我想到当代国学大师钱穆,钱宾四先生,曾经这样说——因为他主要是学历史的,他主要的成就是历史学——他有一本...

  • 钱穆故居

    钱穆故居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故居位于东吴大学内文学系旁的一个小山坡上,建于...

  • 那些藏在《论语》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文/吴呱呱 嗨,你好啊,我是吴呱呱。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过:”《论语》应该是一部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而钱穆先生...

  • 文化:感知香港中文大学

    在香港中文大学,没有遇到钱穆。 钱先生是国学大师,史学泰斗,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

  • 人生论、论人生 ——读钱穆先生《人生十论》

    钱穆先生著述等身,此形容不为过也。先生一代国学大师,为世人所尊崇。想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书时,与陈寅恪先生共同...

  • 钱穆的《孔子传》

    钱穆是一位国学大师,那么在这一位老先生的眼里,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钱穆写的孔子传和其他人写的孔子传都大有不...

  • 见识与格局,决定了你的成就

    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游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弥在一棵历经百年风霜的古松旁种一种观赏植物“夹竹桃”。 老先生由此感慨地...

  • 格局越大,看得越远

    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游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弥在一棵历经百年风霜的古松旁种一种观赏植物“夹竹桃”。 老先生由此感慨地...

  • 吾日三省吾身

    王永娜 嵩县焦点地面学习班二期 2019年6月16日坚持分享110天。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早就说过,曾国藩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像钱穆先生那样的“国学大师”还能在当代产生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rx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