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和超市是我最喜爱流连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小镇上有一家很大的新华书店,
进门两边有一排玻璃柜,柜里展示的是各种钢笔和一些我忘了的文具,玻璃柜后面的过道后面有一排立柜,也是展示各种东西,
进到里面是各种1米23的书架,一排一排,里头卖的多半是各种学习书,少量杂志,少量文学小说。
还记得某天在里面翻到了一本在20年前再往前推个10年左右的与福建首富勾结的省长,
啥红楼,啥纸醉金迷,印象最深刻的是里头有一个清纯漂亮的女生就是被首富献给省长,让他与其同流合污。
这情节描述相当的细,那浴缸,当时的我相当震撼啊,才12岁就看到描述情色的小说,
如果放在今天,不知道还能不能过审,
这种似传记非传记,里头说的东西,估计就是农民想皇帝吃饭能吃多少肥猪肉一样,
还能放在新华书店。
后来
我发现了市里的书店更漂亮,书店里的书更多,
而且口味也转换了,
喜欢看言情小说,
要知道新华书店可是不能租书的。
很多年过去
很多人和我一样,
都很少光顾它了
但它仍然屹立好多年,
当时我就奇怪,
怎么没有一个人光顾的店,能一直开着。
更大更好看的书店随着经济发展,在更繁华的地段开起来,它的名字还是叫“新华书店”
时而在路上还是能看到一两家小的书店,但他们主要经营的业务是卖文具和租书。
直到最近十几年
不叫“新华书店”的大型书店开起来,
第一家被我遇见的叫做“凌宇书屋”
那震撼,原来不是所有的书都在新华书店能买得到,
跳开各种教科辅导书,幼稚儿童漫画,各种成功学之外的世界好大,好精彩。
财力有限,基本也只是在店里看完就走了
网络社交不断发酵,
某一天我获取到“方所”即将在广州开业,
抱着去朝圣的心态,
哇哇,
原谅我形容词之贫乏,
昏暗的暖色灯光,书店建在大型商场,但它竟装修成了一个洞穴般的环境,
最最让我惊喜的是,里面有很多台湾书籍,
一直有种迷思,
港台书籍装帧比较漂亮,内容比较硬。
反正
让我一天待在里头,只要肚子不饿,都可以
近年网店卖书对实体书店冲击太大了,
我周边的租书小书店都关了,
新华书店看着热闹,可真正掏钱的人并不多。
像“方所”这样的书店一开,
网店买不到的书籍,精致得让人爱不释手的文具用品,还有咖啡座,
原来
不是所有的书店都会倒闭的,
占着卖书这个根
卖的其实是周边
能让你迈不开脚的地,
多多少少离开时都会留下点钱吧。
卖书卖到这份上,
其实卖的是生活格调
昨天去了一个广州的网红书店
它是广州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
它的装修比起方所简朴甚至简陋,
但相当对得起“书店”两个字
满山满谷的书
书还有沙发座和书桌,
里面开了封的书还特地都包上了塑封,
文具和做咖啡的地方大概只占了面积的6分之一
他卖的书都偏向哲学文学美学方面的。
喜好这类书的人,大概对价格不敏感吧
不过我认为卖书仍然不是他的主业,
他的主业是社交,
罗胖说得对
你愿意花费时间在什么地方,你就越愿意在这里花钱
不管是单位逗留时间,还是人流,
这都相当可观。
它不仅是书店,还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场合
比酒吧来得清爽安全,又比普通咖啡店来得好交际。
另外
个性和人文并存
也让它区别于其他书店,
掌柜的在开店时就已经想好了,扎根广州
而在书店里也大胆启用听障店员
还有店外养了一条狗
卖的一些超级具有个性的原创作品
例如这个袋子
这个书店让我的脑海产生一种影像
小孩的画就相当于新华书店 而莫奈的画就相当于1200bookshop引用一句歌词“有些人不知哪里好,但就是谁也替代不了”
当一个普通卖书的书店,能将卖书这个店变成生活美学场所,轻松交际场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