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破除一个错误的认知——成本优势。
很多人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靠的是成本优势(便宜),有一派经济学家认为日本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亚洲四小龙承接日本,中国承接亚洲四小龙。所以,21世纪初,中国才成了“世界工厂”。产业之所以会转移,是因为承接国家拥有价格优势,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来承接美国公司的制造订单。
因此这一派认为中国现在的“世界工厂”,只是产业转移的中转站而已。这也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在雁阵中永远也不会是领头雁,虽然规模大,但是你干的是低端产业,是别人转给你的。随着中国各项成本的提高,“世界工厂”的地位迟早是要交出去的。
中国真的只有成本优势,那也许我们早就被淘汰了;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人工成本,至少翻了五倍,21世纪初,富士康在中国工资成本就接近了四千块,而同时越南的工资成本,一个工人大概是一千块。
但是产业转移了吗?我们中国还在吸引全球的制造业往这儿集中,好像并没有讲得的那种情况
我们刚刚加入全球化的时候,确实只造那些拥有价格优势的东西。干的都是一些苦活、脏活、累活。但是到了今年我们在造些什么?我们在造大飞机、高铁,从PC到手机,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制药。但是,我们与此同时,还在造服装、造鞋子、造袜子。
如果我们的优势只有成本,那么“世界工厂”的地位早就像日本那样转移到东南亚那些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了,因此,使我们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绝不单单只有成本
因此,我们要想搞清楚为什么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工厂,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这次产业没有转移出去,依然留在中国,这次产业转移,没有转走,到底是他们不愿意干了,还是因为时代变了,他们根本干不了,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过去几次产业革命,他们的典型产品,分别可以用多少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头是典型产品,至少可以用三十年,甚至更长。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产品是汽车,大概可以用十年。但是这一次产业革命,典型产品是手机、PC(我们应该都知道自己多长时间换一个手机)差不多一年,就该更新换代了。
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出现了,现在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这个速度已经变成所有制造业的噩梦。
在智能手机之前,诺基亚是世界上手机产业最大的厂商,工厂是自己的,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是他们自己的,由于可以控制整个产业链,因此对于产品的成本、质量也都能有效控制,在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阶段成本与质量就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也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当产业创新速度太快的时候,产品需要更新迭代,那上游的产业链也需要进行调整,工厂、设备都需要进行调整,这个成本可不是闹着玩的,硬生生的拖死了诺基亚。
现在的手机生产厂商,质量与成本已经不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了,创新才是,比如说苹果,他们只做创新,只管品牌供应链,置于产品生产,就全部外包出去(外包给中国)供应链调整的成本也都由制造商承担,不再像诺基亚那样自己去做整条供应链。
过去日本、亚洲四小龙他们配套的是诺基亚这样的传统工业,所以劳动力成本低廉就是优势,而要想与苹果这样的公司做配套,劳动力成本低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看这个制造体系能否跟的上产品迭代的速度,能否根据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来快速、低成本的调整自己的制造体系,这样的制造业体系必须具备两个特征:第一,高效率,第二,高弹性。
高效率,我们做到高效的方式就是分工,分工细到外国人无法想象的程度,大家肯定见过小店里面,卖得最便宜的一块钱一个说我打火机,上面有28个元件,在浙江的一个村子里面,它就分成28个工厂去生产,每个部件的被狗就是一家工厂,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最后再由一家工厂把它们组装起来。
高弹性,中国诺大规模的产业链,那么大规模的市场需求,那么多专业化细分的小公司,小工厂,小企业,组成了一个像积木一样,可以动态整合的供应链。就像上面那个村子,即便是以后打火机的需求没有了,他们如此的细分在中国这么大的需求里面,他们也一定会找到自己下一个生存机会。
这就是我们的供应链配套的能力,动态组合的能力,像搭积木一样,把那些专业化的极限的小企业,组织在一起,形成的中国制造独步天下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期,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就是我们成为世界工厂的根本原因——我们是兼具效率和弹性。
记得听过一个故事,乔布斯还在世的时候,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问乔布斯,你能不能把你海外的工厂都搬回来?然后乔布斯对奥巴马说,我们在美国作出一个修改,这个修改稿立刻就会传到深圳的工厂,他们的工程师将立刻开始行动,全力配合在产业链、生产线上作出调整,2个小时之内,他们的调整就会完成,他们的工人就会进入生产线,用调整后的方式进行生产。24小时之内调整完的新产品就可以开始往美国发货了。如果美国也能做到同样的响应速度,我就可以把厂子搬回来,然后奥巴马就无话可说了。
如果深挖一层,我们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除了我们超大的市场规模,还有就是我们的国家强大的治理能力
制造业企业对各种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就很强。如果没有可以充分保障物流的港口、高速公路、机场、铁路,很多大型工业企业就不可能开办。没有平稳的电力、水资源供应,很多工厂也无法开工。甚至没有足够大的场地,或废弃物排放空间,工厂都无法兴建。
制造业最大的特征,是在社会中的“扎根”程度要深得多,像花一样,是一个极其娇嫩的产业物种,环境差一点点都不行。比如一次罢工、一次停电,甚至一次交通堵塞,都能让制造业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纵观几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都是国家能力强、各种基础设施水平高、软硬件环境都明显领先的国家。
我们顺应时代需求、我们拥有超大的市场规模、我们拥有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我们兼具效率与弹性,我们的制造能力独步于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