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有“制造大国”和“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曾与“物美价廉”紧密相连,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美国方面的测算,中国制造近几年里为美国的消费者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
2016年,“中国制造”的足迹依旧出现在世界各地:肯尼亚的四达时代“万村通”工程、里约奥运会赛场上的运动器材、泰国曼谷华兰蓬火车站列车、世界各大商城的玩具们......中国制造无处不在。
不过,并不是每个行业的“中国制造”都发展的“一帆风顺”。以“玩具行业”为例,2007年,全球最大玩具公司美泰召回近1900万件中国产玩具(后来美泰致歉称:所召回玩具绝大部分是美方设计缺陷所致,而非中国制造商的问题),使“中国制造”一度蒙上质量“阴霾”,这起“史上最大规模的玩具召回事件”也使中国玩具制造商佛山利达副董事长张树鸿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和事业,而为利达提供不合格油漆的企业也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作为玩具生产、出口的大国,所生产的玩具一直畅销全球,玩具的质量安全及环保等问题,在日趋激烈的玩具市场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俄罗斯等国家都有自己的玩具法规和标准,如中国的玩具安全技术标准、欧盟玩具安全指令、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澳大利亚安全标准协会AS/NZA ISO 8124。
2016年,中国玩具召回事件仍然频发,给我国玩具出口带来了困难。2016年12月,欧盟对六款产自中国的塑料娃娃玩具实施召回;2016年11月,加拿大连续宣布对中国产生肖拨浪鼓、卡通玩具车和毛绒玩具实施自愿性召回;2016年11月,欧盟对三款中国产塑料玩具发消费者警告实施召回;2016年8月,欧盟对中国产的一款塑料玩具发消费警告实施召回......中国制造的玩具仿佛成了可疑的“潜在杀手”。
中国产玩具质量低劣,屡被召回,到底“谁”之过?
有玩具行业人士称,决定玩具质量优劣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原材料的选取、生产环节的监管以及产品的质量检测等。
现今社会,什么东西都在涨价。工人薪资上涨,运输成本上涨,玩具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然而玩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得到采购商或委托加工商的理解,甚至有的还要压价,让本来处在边缘利润中的玩具生产商稍不留神便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玩具生产商不得不在原材料上动脑子,使用低价料,因而造成玩具质量出现问题。
在质量检测方面,从程序上来说,我国的质量检测标准是严格有效的,但是有些企业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按程序走,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利达事件中,利达使用上游供应商的“问题油漆”前没有进行再检测,对玩具成品也缺乏必要检测,这是造成这起悲剧的直接原因。而对于油漆供应商,其为了赶工期而故意忽略最关键的质量检测环节,也是典型的有法不依。当然,除了产品要符合国内质量检测标准外,我国玩具出口企业还要积极了解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新标准把好玩具产品质量安全关!
小编寄语:国内的玩具出口企业要加强质量意识,从源头做好质量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安全自控能力,重视进口国对玩具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玩具企业要未雨绸缪,对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并加以整改,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国制造”正名,扭转外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