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c924e9a67f340ac9.jpg)
有幸聆听孙新峰教授的讲座。他讲座的题目很有吸引力:三足鼎立的陕西文坛。与其所推崇的“说真话、不唯上、只为实,冷眼看文坛”丝丝相扣,也反映出写文艺评论的风格。
对陕西文坛领军人物略知一二,对陕西文艺评论家不熟悉。经主持人和教授自我介绍后,方知孙新峰教授已在文艺评论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享誉陕西文艺评论界,成为陕西有个性的青年批评家。在文刊发表有影响的评论文章,曾获中国首届文艺评论奖。对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文坛重量级作家都有研究和评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dec7d967d7a31637.jpg)
孙教授喜欢“三”,也尊重国人喜三的习俗和爱好。常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往往代表着顶点和赞美。如,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总结报告,用三点最多。围绕“三”,结合作家与评论家,如“三个作家”,指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观察作家似同作家观察生活,他们抽什么牌子的香烟,他们作品主人公所指等等。没有作家,批评家也无从存在。陕西评论界指向多是以上三位作家。他们的作品体裁都是小说,都是现实主义风格。文艺评论如何站位,多数还是吹喇叭、抬轿子,唱赞歌。其弊大于益,有阻作者进步成长。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爱听好话。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熏陶,善于说好话,甚至信奉“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以此类推,好作家也是表扬出来的。实际上不是一个道理,也有“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能有些牵强,话丑理端。你好我好大家好,怕得罪人,什么事也干不好,最后还是得罪了人。很敬佩评坛出现的作家和作品。孙教授从不同风格和个性出发,详细介绍了目前陕西评坛的现状。如“三股批评力量”,学院派领袖畅广元、作协文联专业批评领袖李星、报媒批评领军人物肖云儒。逐一介绍他们的批评作品和影响。还有“三位不同时代的个性批评家”“三位有实力的编辑批评”“三位目下比较活跃的学者型女性评论家”“评坛三贤”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4f6bf602cec5d5c9.jpg)
陕西评坛的“三驾马车”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他们在批评界的领袖地位不可撼动,他们已成为教父级人物,如今仍活跃在评坛。中生代、新生代批评家还在路上,同样一个现象,陕西文坛的三个重量级作家只有贾平凹还在,所以孙教授提出了一个“寻找陕西文学力量”的话题。他认为“红柯、阎安、穆青”三个作家是三种文体的代表。红柯的小说突出,阎安的诗歌是写给当下和未来,穆青的散文书卷气浓厚,有学者风骨。只可惜,红柯英年早逝,但有一位评论家一直在研究他。最后,孙教授提出“陕西评坛三个永恒的热难点问题,从文风、文学精神等方面进行讲评。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da38be91670e0cb0.jpg)
孙教授是个学者型批评家。不论作者名气多大,看文不看人,针对作品,敢于进行深层次的批评与剖析。他说路遥是春,把人生的的痛苦和不幸都过滤掉了,呈现出的却是爱、温暖、光明、诗意和平静。陈忠实是秋,贾平凹是冬。把陈彦、陈仓、钟法权三位归成“三个新锐作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910bfc7b63a5a890.jpg)
孙教授的讲座,既有客观存在的呈现,又有独特的分析。具有概括性、客观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充分反映出他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能力。孙教授讲话态度谦和、言语中肯接地气,娓娓道来,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听讲者鸦雀无声。很敬佩孙教授的敬业精神,为他对陕西评坛状况的信息储备和思路清晰而叫好,更为他作为一个文艺批评家所具有的求真求实、冷眼看文坛的个性而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