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了10公里,先是开会三个小时,回去摸鱼了一个小时基本是什么也没有做。下午继续开会一个小时,后面一个小时做了一点工作,晚上主要任务就是带娃了。
在最近几天开会期间,看完了陶勇医生的《自造》,总体感觉是还不错,把生活中的道理通过医学的窥镜一点点的潜移默化的表现出来,语言有时候并不好理解,但从中又能读出来他在工作中的思考用心,也能读出来人间百态,最大的创新在于一种融合,再就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通过他的视角看到了很多普通人无法看到无法理解的东西。也看到了一个患者的出发点还能看到一个医生的出发点,各不一样,还知道了医学的发展,这里面包含的东西不仅仅是故事,也不仅仅是道理,也怪不得畅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中收获最大的就是分享,最近听到张朝阳对于年轻人得忠告,一个就是不要负债,那就是不要买房,一个就是一定要在互联网上做事。大佬就是有大佬的见解,我是非常的认同。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人生不过30000天,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干嘛,有房住就可以了,管他是买的租的还是其他的呢?如果负债多了,做决策就会走样变形,就会少了很多享受生活的机会,可能目前我虽然并没有太多那种欲望,但负债太多总是不好的。相当于支出了自己未来还没有过的年华,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大佬还是大佬,李嘉诚当时卖房子的时候就应该料到今天的情况,那时候就像是毛主席说的,当桅杆还没有从地平面上露出来的时候,通过大量的零散的东西就可以看到趋势,这就是领导,这就是大佬,那时候就应该警觉,有些东西确实没有在当时的一年两年内出现,但是很快就在接下来的三五年出现。
凡事提前,长远的战略眼光太重要了,大格局太重要了,有时候真的是没人懂他(陈老板),被人理解太不容易了,可能有时候也犯不着理解,做的是退休了以后还能有影响力的事情。比如,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毛主席当年定的建国的设计等等。
眼镜看近的东西时间长了就会近视,脑子看眼前的东西时间长了就会短视,这个原理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其中的道理都是为了节省能量,研究研究脑科学真是势在必行,捉弄人的大脑等等。突然发现自己在眼界上面要该发力了,要为未来做准备了,对目前做的事情要站在未来的角度去考虑了,不能就当下的情况做当下的决定,及时止损也是个办法,反正不管怎么样就是现金主义。
接下来就是一个目标的问题,目标管理这个是我始终没有解决的痛,演讲我并没有怎么练过,那些技术也是我零零碎碎看的一点东西。写作已经开始了,或许回头看的话,有可能现在的进步还是不错的,重在于坚持吧。再就是找到一群同一个目标的人,但是也会像李笑来说的那样,其实并不能找得到,还不如宅在家里好好看书吧。写作可能要讲究点方法,再听李笑来的写作课,然后照着做,而且是有计划的照着做。
最近学了一个方法:目标管理,目标计划,结构思维,战略眼光,凡事提前,番茄闹钟
嗯——还是不错的,最重要的就是反复利用,用起来,用到写作中,演讲当中,要用一种方式把看了的书转化一下,今天早上就是一种转化,把自造转化了一下。
昨天看了余老师关于学习、读书的一些思考,想起来了剽悍一只猫以及李笑来的忠告,其实就一条:
学习没有践行都是扯淡,学习了没有行为上的改变都是瞎扯淡,都是傻逼学习法,那就一点卵用都没有。这句话反复读三遍。
所以说啊,始终要思考,我不知道的这个知识在什么地方可以用的上,然后我要怎么去用,这就是学习的方法,而且学习要有计划。凡事都要有目标,都要有计划,否则都是瞎扯淡,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会不会前进,也是会的,但是方向上容易偏离。
就像陶勇说的那样,中西医式结合式的人生,应该好好领略下他书中的意思,有时候其实并没有看的太懂的东西,好的书应该反复的读,决定了要学习他的什么东西,那就反复的读一下,领会其中的道理,想想能用在生活的那个方面呢?如何与自己的生活中融合呢?这里面又涉及到的一个就是实践,多做事,才知道理论学了怎么融合起来,不做事怎么能融合呢?没有实践都是理论,不知道融合的点在哪里?
一堂课、一本书有时候有那么一两个点能够被人打动就非常的了不起了,一堂课也是,听完了以后一定要找出来一句话,让你触动的,然后讲为什么会触动,然后看自己在实践上有没有可以参考的点,然后能做点什么?可学习可借鉴的东西在哪里?然后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