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过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触怒众神,被罚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巨石推近山顶时就会滚到山底,于是他只能永无止境地重复这项无效劳动。
西西弗的努力不断的堆积却又不断归零,我们通常会认为西西弗斯是备受折磨、感到绝望的,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却认为他是快乐的,因为“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他对这个故事引申出了许多哲学思考,并将他的认识论形成了一本散文集——《西西弗的神话》。
这次我去的西西弗书店诞生于1993年08月08日,秉承观念为“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引导推动大众精品阅读”,现如今已在全国近60个城市拥有160余家书店。不知道西西弗书店的创始人当时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在何,是否是因为受了加缪观点的启示,认为读书即为一种与世界的抗争、足以填满人类孤独的心灵呢?看了官网上的介绍才发现我猜的八九不离十,“取西西弗坚忍不拔的含义,带点牺牲精神,我们希望可以成为图书行业或者文化行业的西西弗斯。”
一到书店门口,立即感受了西西弗书店的英伦复古风格。总体来说,风格偏文艺学院风,比较舒适、但缺乏一定的特色,我比较期待一些中国风的元素。(我从官网上截了一张图,和门店风格大致吻合)
进门手边有几面墙,都是针对大众品位的区域,有一本好书专区、季度畅销榜专区、伴手礼专区等,一本好书架子上“标注着全球首创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官方线下合作伙伴”,有《人类简史》、《月亮与六便士》、《万历十五年》等书,畅销榜是根据西西弗每个季度的销售数据来展示的,很明了的呈现出了西西弗大部分受众的阅读水平。右手边的伴手礼专区好像现在大部分书店都会设置,毕竟伴随着kindle、当当等出现,实体书店的生存情况大不如从前了,设置一些关联消费项目也无可厚非。比较惊喜的是西西弗的伴手礼专区除了手账、文具等常见品之外,还有一些新奇的小玩意,比如读书时用的熏香,有一个深蓝色的小盒叫做“鹿鸣啾啾”,小巧而精致。
往深处走,基本分为两侧书架区和中间展示区。书架区的分区较多而且标签清晰,相较于之前去的403艺术中心体量更大,除了基础的一些人文社科分区,譬如国内文学、国外文学、散文诗歌、心理学之外,还有比较小众的如道家与道教、儒学通论等国学分区,实用型分区譬如烘焙、茶酒、宠物等。中间展示区几乎都是在一个大木桌上立一些小格与装饰品,环绕摆放一周各式书籍,这就不太分书的种类了。每本书基本上都会摞起来五本左右,最上面一本是开封过的,供读者翻阅参考。
拐角处左侧有个矢量咖啡厅,前面即为收银台,除了咖啡厅,书店里还有一个大桌子供读者静读。里侧有块小黑板,名为“百感交集”,密密麻麻的贴满了读者留下的便签,黑板一行印刷字,前半段被生生覆盖掉了,只见后半句为“记忆里曾有你呢喃而语”。曾经在昙华林的许多小店里也见过这样的留言板,许是因为它留了下记忆的痕迹,大部分年轻人都愿意在这里停留。
黑板下的桌子上有一台电脑,定神一看,原来是一个书籍检索系统。我有些惊讶,毕竟书店与图书馆还是不同,没有那么详细的索引号,所以在书店基本上都是随缘选书法,上次在403艺术中心甚至还看到有个区全是牛皮纸封好的书,看不到也猜不到里面的内容,全部30一本,买回家是否中意全凭运气。后来在网上看到,西西弗书店为了照顾读者的查找体验,有一套自己的图书分类方法,细分出标准线(黑标/绿标/红标)、主题线、定制线三大店型产品线,分别匹配不同城市商业体定位,为读者打造层次丰富的阅读体验。这种对消费心理的洞察,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设计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左侧有个很大的隔间,是儿童专区,进门处写着儿童体验馆,给0-12岁孩子的7个阅读主题。里面许多小孩和家长直接坐在了地上阅读,很有小时候新华书店的感觉。我觉得这个专区对于书店很有必要,一是因为读书的爱好很大程度源于儿时最初的兴味,有助于阅读启蒙;二是亲子阅读的体验;另一方面于商业角度而言,家长从孩子的兴趣教育发展等各个角度而言,都会觉得这样的消费比玩具更值当。
这次去的西西弗书店在街道口创意城负一楼,周围熙熙攘攘排列着各个餐饮店、外贸超市。据说进驻购物中心开店就一直是西西弗的主流模式,这也体现了它的定位,面向大众的营销模式。总体来说,西西弗选址好,在装修上下了功夫,也很会照顾顾客心理,是个比较成功的连锁书店案例,但书的体量和品质差强人意,特色不够,文艺情怀无法覆盖商业气息,略显俗气。
不论如何,我都钦佩那些站在文化产业前线的人,他们做着这个世界的西西弗们。或许有一天西西弗变多了,推上山顶的石头就可以终于不再滑落,但愿有生之年能见到这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