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接送上小学的女儿,路上总能听到其他父母在滔滔不绝地教育小朋友,要这样要那样,但看看小朋友的神态,闷头走路,不声不响,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显然,爸妈说的根本没有被孩子听进去。
即时教育不是可教时刻
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欢声雀跃好不热闹,突然之间变得安静,然后面红耳赤的争吵声。也许是一件玩具,也许是游戏的先后次序,于是不高兴了,生气了,或哭、或闹。
传统的教育模式,父母必定第一时间拉开孩子,随后的说教,
“你怎么能这样!”
“你不能这样没礼貌,要懂得分享,要懂得谦让。”
不同的情况,父母总有不同的说教话术,但总是对孩子的训斥和说教。然而,发生争执,孩子的大脑完全处于“警惕”状态,保持防御和规避危险模式,自然不会接受父母说的话。因此,传统的教养方法并没有找到“可教时刻”,往往很难教会孩子人际交往的方法。
因为,在孩子看来,他的利益受到了伤害,他无法保护自己的利益才出现情绪上的波动;而爸爸/妈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并没有对他真实的需求给予积极地、及时地回应,完全没有接受和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负面情绪下的说教,爸爸/妈妈一说,孩子的耳朵就自动关起来了。
小朋友间发生了冲突,在没人受到身体伤害的情况下,注意力需要放到自家孩子身上,对他的情绪做出及时回应。先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到被父母尊重,被父母信任,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才能慢慢地修复负面情绪,然后才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自身的需求。
成年人尚且需要冷静的头脑才能够思考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小孩子思想还没成熟,他更需要“冷静和安全”。当亲子双方都处于情绪平稳状态,大脑的思考则会集中于当前的问题,交流通畅,既利于孩子表达他的想法,也让他处于一个容易被说服的时段。
亲子教育,孩子情绪要平稳,父母情绪更要平稳
爸爸妈妈在孩子眼里天生就有权威,不需要“大吼大叫”来突出教育的主导性。很多时候,常常看到、听到爸爸/妈妈高声且严厉的教子之景,那一刻,小朋友则显得弱小而无助。其实,只要细细想来,孩子的心态、情绪都聚焦于父母的态度,唯恐危机的到来,哪里还有接受教育的心思。
所以,“可教时刻”并不是单单对孩子而言,同样要求爸爸妈妈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教育和培养孩子,更多的是父母自身的修行;孩子眼中的父母,就是他的榜样,说教再多,都不如父母“身传”的效果。
【爱心提示】
亲子教育,讲究“可教时刻”,这一刻,亲子双方都处于情绪稳定之中;这一刻,亲子连接温馨而牢固。
亲子教育,爱的教育,它充满着浓浓的爱意,体现的应是亲情和亲密的连接,而非对抗和对立,更不应是吼叫、暴怒,它是和风细雨,犹如春风拂面,宛如潺潺溪流,缓缓进入心田,不断滋润着少儿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