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前言
沉默的这半年我去创业了。
2021.07.17在我眼里想等一个所谓的“风口”很难,而因为我那段时间痴迷于玩盲盒,突然发现在潮玩市场下游的巨大缺口空白,所以切入点是做一个“盲盒交换服务平台”,我相信市场的空白可以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于是我妈成了我的种子投资人,她给了我15万的创业启动资金,跟我说“就给你这么些钱去玩玩,没做起来就算了。”
我拿着这15万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把我的品牌搭建好,起名“小森盒子”,来来回回改了三版的品牌logo:
第一版logo 第二版logo 第三版logo又做了一套VI设计
小森盒子VI识别指南(节选)第二件事是搭建好了小程序平台1.0版本
小森盒子1.0 小森盒子1.0换盒界面光做这两件事,就已经花光了我大部分的启动资金,以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处理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从未碰到过的麻烦。
我以为做到这一步,就可以投入市场运营了。可我发现原来这才刚刚是开始。
PART II:内测
在准备进入市场运营前,我做了小范围精准目标用户人群内测。邀请了30名用户体验我们的盲盒交换服务。
这一测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首先是1/3的用户,点进主页就劝退了。因为我的产品设计出现了严重的误导性错误。
其次是剩下1/3的用户反馈,操作起来不方便,希望可以跨IP交换,不确定平台靠不靠谱等等,想等正式版本上线后再体验。
最后是剩下的1/3的用户给了我们巨大的好评:便捷,体验好,成本低,选择多,解决了困扰他们的问题无比期待正式版本。
我叫停了内测,把原本计划内测一周的时长缩短到了两天。将下单交换的订单给完成后,开始考虑调整策略。
如果把内测样本放到市场上去做预测,一定会有一批用户因为平台的设计不合理性而劝退,会有一批用户因为操作复杂而劝退。
哪怕对于用户而言,我们平台的出现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扰,但这远远不够。我认为产品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这决定着我们的品牌形象能否树立起来,决定着在市场的发展高度与用户的粘性。
这样的产品我拿不出手。
原本的规划被打乱了,本来2.0版本的优化应该在平台进入市场运营,有所盈利之后。而现在我决定立刻进入2.0版本的优化迭代。
根据这次内测反馈,我列出了近60条要修改的细节,任何在未来可能会给我们平台运营带来风险的问题,我都尽可能的考虑并且想办法规避掉。
迭代需要资金,为了控制投入成本我也承诺不会问家里再拿一分钱。
没想到这么快我也要面临每个创始人都避不开的问题 —— 资金从哪里来?
PART III:选择
创业拿资金的渠道无非就三种:自己掏钱、贷款、融资。
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去启动融资。当然我的这个想法也遭到了种种质疑。
听到最多的质疑理由:
1、项目小,没有太大盈利空间。
2、年纪轻,没经验,投资人不看好。
3、怎么可能凭借一个想法,从别人口袋里拿钱?
4、投资圈都是精明的老狐狸,跟他们打交道只会吃亏,甚至身负巨额债务。
我从来不轻易去做一个选择,更不会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创业最怕的就是活在自己意淫出来的美好构想里,无视市场,无视商业逻辑,无视底层逻辑。
我的认知告诉我,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里,一定有不变的底层逻辑。在经济市场里,空白市场中庞大的需求就是我的护城河。
我写好了BP,开始找投资机构。
没想到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有很多家机构看见了我的项目,纷纷表示感兴趣,愿意详细谈谈。
期间我还被喊去宁波做了场路演,见了个叫谷小波的投资人。他跟我们大吹了一个小时,他们团队是如何去云南,把玫瑰花种植变成从生产,到包装,到销售的产业链时,我就觉得自己白瞎了这两天的时间。
谷小波对我的项目表示认可,让我跑出数据之后再联系他。
当然,我在心里拒绝了。
那个时候我也意识到,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专门的投资赛道,我既然要融资,让资本来染指我这个纯洁可爱的项目,就不该只要资金,钱谁都能给,我更需要的是他们的资源赋能。专业的商业眼光,市场战略,团队架构搭建,以及带来的人脉。
之后我将目光锁定到了启赋资本。
当年投了泡泡玛特pre-A轮,或许这样的资方更适合我们。
我在11月底起身去了深圳启赋资本的总部。
启赋资本总部 启赋资本面谈见了他们主投TMT赛道的经理,聊了近1个半小时。
我的项目成功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也加了我的微信,表示会持续关注我的项目。出于对我的个人经验与项目过于早期的顾虑,启赋想观望一段时间再考虑是否要跟投我们后面阶段的融资。
投资人的态度如我预期的那样:“项目很美,你爹不是马云,我不投。”
PART IV:突破
从创业开始,我总共失眠了三个晚上。
第一个晚上是决定创业那天,脑海里构思了一个觉得无比完美的规划。
第二个晚上是内测之后,我决定开启融资。
第三个晚上是在深圳,我见完启赋资本之后。
我听到投资人说的频率最高的词有“业态”、“商业模式”、“盈利点”、“落地性”等。
我在想是不是这个项目在他们眼里的想象力太有限了,一个在行业下游捡人家剩菜剩饭的平台的天花板能有多高呢?
换句话说,我需要讲一个更打动人的故事。或者再换句话说,我该有野心了。
可惜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也可能是优点)就是没有野心,甚至我认为野心就是做一个自大到不切实际的梦。
但那天晚上我决定了:
“趁着年轻,去做一个理性与理想共舞的梦。”
格局打开,再来重新定位,交换平台不再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一款产品了。
它有更大的意义与价值,利用这款平台作为我们的流量池怎么样?
除了做简单的VIP机制和服务费盈利,这么大的流量让我完全有竞争力进入到潮玩行业的上游市场。
而我的打法,就是把交换平台带给我流量转化做到极致。
那么把IP作为符号,用潮流艺术形式展现出来,用潮玩作为载体去销售怎么样?
“IP孵化”是的,我的商业规划是:“从二手服务平台到IP潮玩销售全覆盖”,做真正的潮玩企业。
PART V:新启航
我将计划书再拿到投资人面前时,讲述了我从点到面的打法,讲述了交换平台会成为很好的流量池,也会成为我们得天独厚的护城河。讲述了我的打算用500w的融资金额去同步搭建两个团队,一个负责搭建平台,一个专门做潮玩市场,艺术与IP的研究。
这一次,我成功讲出了一个好故事,拿到了北京青创伯乐给出的第一份Term Shet(投资意向书),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是迈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是小森盒子开始的第一步。
我知道种子轮的项目想拿到融资的难度,不亚于考清华,全凭做一个既符合商业逻辑,又能打动人的梦。全凭创始人敢不敢把公司往上市的目标去规划。
我知道只要一家投资机构给出TS,其他的机构也更大几率会考虑投我的项目了。这是对23岁的我一个莫大的肯定,我也知道从我签下TS开始,就真的要步入资本市场,要面临着多面的考核,面临着巨大到可能我还没有实力去接下的挑战,去与一个行业的巨头做作竞争。
但还是那句话,我始终相信市场的判断,相信自己的产品,也相信我慢慢搭建而成的独一无二的小森盒子团队。
“敢于做梦,敢顶着质疑而行,敢突破年龄的限制,去挑战巨人,比做巨人更精彩。
始于此,不止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