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

作者: lostdays | 来源:发表于2019-09-16 15:05 被阅读0次

对于某座城市的抗争的关注逐渐冷却以后,日常娱乐之余读了点书。

以赛亚柏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提出了两个概念: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意味着“我能否我决定我要做什么,我能否拒绝他人对我强加的意志”,而消极自由则可以理解为“在我所具有的能力中我可以做到多少事,来满足我自身的欲望”。对两种自由的欲望的交替出现即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

我在前一篇关于雏鸟的讨论中提到了关于成长的部分思考,但由于一些不可说的原因,那篇文章太过隐晦,以至于无法被有效引用。

憾事。

在此引用两条个人手记,是关于我自身社会观的主轴权力论的一部分思考。权力论是一套基于权力流动和时间权力的建立起来的,糟糕,不完备但十分有效的思维工具。以下为手记内容:

“#

权力论中的一部分可以和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相对照。即有限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共通性,与剥夺他人的积极自由和抢夺他人权力——即打压他人的积极自由之间的相似性。

人的自我从现实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理想自我和事实自我。理想自我为“我可能达到的及我寄希望于达到的自我”,而事实自我为“我已达到的或我目前能力范围内可达到的自我”。理想自我和事实自我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清晰,这也使得二者在分界领域附近常保有相互转换的机制。

人的成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为,人的注意力受到影响从而从理想自我转向现实自我。专注于现实自我可使人的自我判断更加稳定,更不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更能专注地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但是这种从理想自我向现实自我的转变,同自我解脱退入至物自身(noumenalself)这种行为间具有何种程度的相似性,依旧是个问题。”

“#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从专注于理想自我转向专注于事实自我的过程。

教会和早期哲学的对于“完美”的追求即为一种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而从不可知论开始,人类逐渐学会放弃追逐这种“完美”,而接受自身的理性有限的事实,进而发展出了感知世界这个概念。最终在维特根斯坦手中这类哲学达到顶峰。”

对于其中一部分概念的解释可参考以赛亚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部分名词因太过私人化恐怕找不到任何解释,抑或说准确解释。

另:这篇列车中不会有“他”的出现。

相关文章

  • 列车

    每一辆列车都带着重逢的期待 每一辆列车都带着离别的忧伤 不管是哪一种 我都感谢它 感谢它带你平安的来 感谢它带你平...

  • 列车

    晃动逐渐停止了,列车应该暂时停止了运动,于是我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我没有在这辆列车外的一点印象,虽然有车窗,但是...

  • 列车

    我搭着这列车 从荒无人烟的山村角落 到江南小桥流水的清幽小镇 经过古风淳朴的坊间小城 路过贫瘠的黄土地 要去到那陌...

  • 列车

    长长的列车 驶向远方 忘却苟且和彷徨 因为此刻 我拥有了诗和远方

  • 列车

    雾深的车站 早晨 虫声很凌乱 窗户里 看到远山 仿佛正襟相对 水蒸汽 在车窗结了冰花 晓光把它染上颜色 那个服务员...

  • 列车

    霞光 在指尖飞跃 列车 丛山峻岭中 穿越 电塔 连延着山峰和大河 路灯在时速中 盲目退缩 人家在深山幽谷中 犹存 ...

  • 列车

    这帧照片2018.6.11当地时间晚十一时摄于英国北部天空岛边缘的小镇洛哈尔什教区凯尔,这个车站是苏格兰铁...

  • 列车

    高铁普及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变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变长了。今天,旁边坐着一位女士,留着直的黑发,遮住部分脸...

  • 列车

    凌晨三点几分的列车 走廊里站满了逃离的灵魂 他们不断探头 向前望着 似乎在为食物和水排队 似乎又只是在等待 下车的...

  • 列车

    这一辆北上的列车,不问起点,不问末站。呼啸过这青色的原野,伴着天边的迎面飞来的矮云,穿过时间的桎梏。它载着八月的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列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ax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