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家之后,看起了《明星大侦探》之《神秘来电》。
故事比较复杂,两个时空交错。而故事的背景地,是在一家书店——18年前,这个书店里到处是整整齐齐的书。十八年后,书店入不敷出,面临关门。
最后的挣扎是书本五毛钱一斤。
这也确实是一个比较震撼的背景。
作为一个很久没逛街的人,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类似书籍按斤卖,是2014年的事情。那时候在义乌,看完电影准备回家的时候,路上看到了一个书店。
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我买了一本书——《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后来这本书陪我到了长沙,送给了一个朋友。
虽然我已经不记得这本书最后送给了谁,可是我还记得,当我看到那个书按斤数卖的门店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难过的。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初中时候的图书馆借书证上,还记录了那时候的我看了多少本书。虽然我上高中之后很少看书了,上了大学之后也很少买书(甚至没买),但是,我依然喜欢实体书的那种质感。
2016年左右,我开始接触微信读书APP,喜欢上了用手机看书。
2017年7月份,买了kindle。但是没用kindle看什么书,这个kindle就放在我的行李箱里放灰了。
2018年5月份,参加了猫叔的写作特训班。最后的时候没有写出代表作,但是猫叔送了我们几本书。
2018年年末的时候,制定2019年的flag。其中一条是1年读100本书。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问自己:你需不需要买实体书?
之后在有道有笔记上列了自己要看的书的书名,顺带列出了自己需要买的实体书。
嗯,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依然没有买齐2019年要看的100本书,因为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我选择了分批下单。
而且,我也不是在实体书店买的,甚至不是在当当或者淘宝网买的。
我是从一个二手书的小程序里购买的——在这里,仅需要付这本书原价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一本八折以上新的书籍。
对于经济不是那么好的我而言,这是我购买实体书的一个好途径。
而且,不是说了嘛:当你读一本二手书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它在第一个主人手里时候被捧读的感觉。虽然我没有用心去感觉,却也能从书中偶尔的划线句子里,以及二手书的质感里,感受到曾经有人和我一起读过这本书。
虽然我不知道在何年何月。
没错,我从喜欢读纸质书,到喜欢电子书,再到纸质书的过程中,虽然我最后回到了纸质书阅读的状态。但是,我却没有从实体书店去买书。
为什么呢?
太贵了。
我去年在义乌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柴静的《看见》,原价买的,一点折扣都没有。
而且,现在到实体书店去买书的成本太高了——在上海,找一间书店看书,意味着我需要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书店。
然后一个货架一个货架的去找书。
费时费力。
当然,我也认识一些人,经营了实体书店,而且书店的营收状态还不错。
但是,这些书店,早就不是我们印象里面的新华书店之类的书店了,他们已经改头换面了。
所以,也许实体书店的没落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挽回的趋势,但是……我们千万千万不能不看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