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看了一则新闻,说是山西大同的两个村邻因宅基地上砌墙的纠纷互不相让,最终导致了两家有七人死亡的悲痛惨剧。看了以后,着实让人心惊。
这两户村邻,按理说还是出了“五服”的本家。
“五服”,我这里简述一下。
它的原本意是指的五种丧服,即:斩衰(一服)、齐衰(二服)、大功(三服)、小功(四服)、缌麻(五服)。后来又通常代指父系这边连自己在内的,上下各有五代的亲属关系,也即九族了。
这种关系即:
六世祖(出五服)
高祖(四服)
曾祖(三服)、叔伯曾祖、曾祖姑
祖父(二服)、叔伯祖父、祖姑(三服)、堂叔伯祖父、堂祖姑(四服)
父亲(一服)、叔伯、姑(二服)、堂叔伯、堂姑(三服)、从叔伯、从姑(四服)、族叔伯姑(出五服)
自己本身(一服)、兄弟姊妹(二服)、叔伯兄弟姊妹(三服)、堂兄弟姊妹(四服)、从兄弟姊妹(五服)、族兄弟姊妹(出五服、六服)
儿子、女儿(一服)
孙子、孙女(二服)
曾孙、曾孙女(三服)
玄孙、玄孙女(四服)……
从中可以看出,这就是中国人关于血脉亲疏远近的划分。
按理说,都是一姓的本家人,还有血缘的亲属关系,虽然远一点,但对于外人来说还是有血脉亲情的。不成想,却发生了这样的惨祸,着实有点让人受不了了。
同样的是争地,却让我想起了古人讲的“六尺巷”了。
当时,相邻的两家也是为了争地。解决不了的时候,一家就把争地的缘由写信告诉了在京城做大官的家人,希望他能为家里的人主持一点公道,为家里人争取一点面子和利益来。
殊不料的是,在京城做大官的家人看了这份来信以后,当即写了一封回信让人捎了回来。信上的内容不是为了帮助家里的人去争地,而是规劝家里的人让出一点地方来。
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千里家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古来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当家里的人看到信上的内容以后,了解其中深藏的含意,二话不说,就主动地让出了三尺的地方来。
这个事情,让对邻深受感动,也就向后退出了三尺的地方来。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
同样的事情,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智者与凡人的区别。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世上遇到一些问题和矛盾是避免不了的,主要的是看我们怎么样地去解决了。
如果找对了方法,就可以产生好的效果来:“一个哈哈,两个笑嘛!”;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斗气,就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也有可能惹祸上身,甚至灾难,也未可知。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也是宝贵的,每个人也都想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好好地活下去。
只是,在遇到了矛盾和困难的时候,得要静下心来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好好地去想一想:“这样做的目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从而正确理智地看待问题。更不应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做出一些后悔莫及的事情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