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把前几天写的《绝叫》读后感改了下发微信读书,其中有一句是:人若不独立,不提前做生活预案,即便人性不恶,但是在遇见变故时也会被人性黑洞吞噬,滑入深渊。
写完后,又仔细想了下,觉得这句"人若不独立",说得有点过于高高在上。
我们喜欢说独立,喜欢鼓励人独立,并对看起来不够独立的人,特别是同性,总是有一种潜意识的苛责在。
可是真的努力尝试过独立的人都知道,独立是不容易的。它几乎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品质。
天时,有些人生来性格就是顶事的性子,做什么事情,有主见,有谋略,有至少一种天赋打底;
而有些人不是,人的本能就是懒惰和依赖。何况有人生来就性子较为平和软弱,独立对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同时,女性的我们从小被教的都是谦让懂事,而不是主动担当,受的社会教育就是要红袖添香贤内助的背景板角色,巾帼英雄的故事只存在极少数同性故事里。
所以一开口就是要独立,遇事就批评他人不够独立,属实是一种傲慢。
《绝叫》中的妈妈角色就是这个版本。她的确没有一丁点的独立模样,成绩好却放弃大学,结婚后成为全职主妇,从未想过自己挣得收入,对同样是女性的女儿嫌弃是本能,这种本能也几乎是主人公最终命运的首要推手。
但是,指责她不独立导致最后与女儿共同陷入悲剧是不公平的。因为她也没有受过爱的教育的,独立的教育。
地利,独立是需要社会环境和时代机遇的。
我们这一代人,越来越多人是尝到了独立的甜的,却总以为这是自己的功劳,是自己努力奋斗从不放弃,最后付出终有回报,所以只要自己愿意,必然能独立。
诚然,个人的努力非常重要,但是努力有回报是身处在一个上升的社会,这个社会提供了文明,教育,以及付出有回报的工作机遇。
事实就是我们的独立,就是个人和时代共同的产品。
而说书中女主不想独立,也是一种傲慢。
她在父亲躲债失踪,房子被抵押后,尝试过各种成为独立女性,那种独立能过得好的单身女性的努力。
均效果甚微。
因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下行社会,她一个相当于大专的学历,工作机会少,同时女性找工作的困境,让她能找到的工作薪酬,单单应付租房吃饭都还要吃便利店打折的食物的勉为其难。
她不是一开始就是学坏的,她试过做话务员,后来做保险推销员,期间因为情伤迷失,挣过快钱后再也没法踏实挣那零星薪水了。之后为了应付账单不得不做招待女,最后人生一步步滑向剧烈的失控节奏中……
她不想独立吗,她不努力吗,都不是,她的努力缺少合适的平台和机遇。
人和,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人和应该是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要发愿独立。
对,不是,我们不停地喊说我们要独立,要依靠自己。
是我们自己,心里真的认同独立这件事,也许一开始人生比较艰难,但是真的相信独立,包括经济独立,精神独立是一个人的品质,它不独属于男性,也不独属于女性,它是生而为人的一种品质,就像爬了几个月后要自己站起来走路一样的道理。
我们要鼓励发愿独立,而不是上来就认为他人所有的际遇是因为不独立,这不公平,也不是正确的引导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