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你太厉害了”、“你做的很好”、“你真聪明”等等,我们常常用这些口头禅,来赞赏孩子,刚开始孩子可能还觉得挺好的,妈妈表扬我了,老师夸奖我了,听了之后心里美滋滋的。时间长了,孩子大了,可能就不那么灵了。为什么呢?当我读到《正面管教》第七章“有效的利用鼓励时,我明白了鼓励和表扬是不同的,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书中说:“鼓励,培养的是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表扬,培养的是孩子的固定型思维。鼓励,多用于夸奖孩子的努力、用功,孩子会认为,是否成功跟自己的努力有关,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结果的感觉。而表扬,多用于夸奖孩子聪明,不自觉地看轻了努力的重要性。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阿德勒的观点中,表扬只针对已经完成的事,有操纵性,让孩子寻求别人的认可。而鼓励指向孩子的行为,针对努力以及如何改进,对孩子充满尊重和欣赏,让孩子为自己而改变,从而更加自信。
书中提出,家长在搞不清楚是鼓励还是赞扬时,想想下面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别人的评价?
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
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只要家长们能够多问问上面的问题,从尊重、相信孩子的角度出发,着重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那么你一定可以更好地把鼓励和表扬区分开来,掌握更好的鼓励方式。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家长知道鼓励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还是无法好好地运用鼓励,这就需要我们转变鼓励的态度。当孩子出现了良好行为时,家长尚能根据上面提到的问题进行鼓励;但遇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就很难正确使用鼓励了,原因如下:
1.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只是想要寻找归属感,但要家长真正认同这个观点的有时侯很困难。
2.大人们通常很擅长惩罚孩子,但对于鼓励孩子却得不到要领,所以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更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惩罚措施。
3.孩子并不一定能够接受鼓励。特别是有的家长没有从孩子的行为出发,而把鼓励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说教。
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对孩子说:“只要努力你一定会考好!”其实家长这样说,给孩子留下的的潜台词是:“爸爸妈妈怪我不够努力,所以我才考得那么差!”
如果你这样鼓励:“我相信,你的努力会让你变得更好!”那么孩子会认识到努力是自己的责任,下一步就会比原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家长要转变自己对鼓励的态度,在内心深处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为背后所寻求的归属感,并抓住时机适当鼓励。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当孩子出现了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时,只要家长们转变对鼓励的态度,掌握了鼓励的正确打开方式,那么鼓励就会成为孩子的成长助跑器,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