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要主义》阅读笔记

《精要主义》阅读笔记

作者: 沉睡之光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20:41 被阅读144次

    《精要主义》阅读笔记

    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 邵信芳译

    If you don'tprioritize yourlife, someone else will.

    如果不能自己安排生活的优先次序,就只能任由别人替你安排。

    1、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

    你有多少次恨自己答应去做什么事,事后却疑惑不解地自问“我为什么要揽下这件事”?你是否经常为了取悦别人或者避免麻烦而点头答应?“是的”是否已经成了你的默认答复?

    精要主义正是对“更少,但更好”的不懈追求。这意味着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成行事的铁律。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它也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在今年上半年这个学期里,我在工作上饱受折磨。工作量过大,战线过长,让我疲于应付。而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比如教育学生、准备富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教学方法的尝试,几乎都因各种意外事件搁浅。我笑称自己是救火队员。而在暑假到来的第一个月里,我自己主动计划了好几件事,导致那件真正对我重要的事情反而被耽误了,我一筹莫展,不明白问题在哪里。

    读到这本书时,我才知道,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精要主义。

    2、本书第一部分讲精要主义的思维模式:选择、甄别、取舍。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精要主义者的思维模式一: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一旦我们放弃自己的选择能力,别的力量或者别的人就会插手替我们做出选择。

    选择能力不会被夺走,不会被丢弃,只会被遗忘。

    这种强迫自己去做更多的方式不过是一种障眼法罢了。这样的人不相信自己可以选择机遇、任务和挑战,而是任务自己“必须什么都做”。

    精要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将之视为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它的存在独立于其它任何事物、任何人及任何力量。

    忽略了选择的能力,就等于选择了无助。眼看着自己的能力被一点一滴蚕食,最后只得服务于他人的选择,或者服务于自己过去的选择。结果我们将自己的选择能力拱手相让。

    很多时候,我都是自己放弃选择权的。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是没有信心害怕自己的选择导致不好的结果,总之,我宁愿直接应承别人的要求,从而放弃自己的选择。那么结果即使不好,我有了一个抱怨的对象。这大概是最弱者的思维吧。另外,缺乏自我认同感,以别人的评价来获得自我存在感,也是我没有选择的原因之一。

    不去主动选择的结果就是,我被别人和别的不重要的事情牵着鼻子走,抱怨了一个学期。当时的心态还不算特别糟糕,我意识到了问题不在别人,而在我自己。但是读到这本书,我才更进一步明白了。

    模式二 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有些人认为努力和收获之间的关系更加不是线性的,他们信奉科学家们所称的“幂次定律”。根据幂次定律,某种努力与其他努力相比,确实会使成果呈指数级增长

    精要主义者们用更多的时间来辨别,以便花更少的时间来做,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非精要主义者认为一切都重要,将所有机会等同视之。精要主义者认为几乎一切都不重要,区分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

    能够区分生活中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并非那么简单。我们总是被各种信息、各种事务包围,哪些才是对我们有关键性作用的,需要一定的能力来区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就这一点都并不容易。

    模式三 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We can try to avoid the reality of trade-offs,but we can't escape them.我们试图躲避取舍现实性,然而,我们无处可逃。

    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

    精要主义者将取舍视为生命中内在固有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先天消极的部分。他们不问:“我应该放弃什么?”而是问:“我要大干一场的是什么?”类似这样小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将会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我想起我一个大学同学。她也是一名教师,她很想在教学领域有别的建树,但是一放假她会选择家庭,孩子而不得不放弃去做那些让她进步的事。以前,我以为这是性格不同,现在我觉得她是真的知道哪件事对她更重要,她懂得取舍。而我呢,觉得带娃很重要,可是自我成长也重要,然而难得的假期还要享受一下旅行呢,结果是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做的不够好。而从八月份开始,我放弃了我计划中的大多数,我才感到生活的重心又回来了。

    3、本书第二部分讲精要主义者养成步骤,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第一步:探索

    要素一 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in order to have focus we need to escape to focus.为了找到焦点,我们需要抽身而退,全力聚焦。

    当然,没有人会喜欢无聊,然而一旦还有一种悖论需要人们去面对:工作节奏越快、越繁忙,就越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工作日程中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以思考。世界变得越喧闹,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

    当然,没有人会喜欢无聊,然而一旦所有无聊的机会都被剥夺殆尽,我们也同样丧失了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

    世界变得越喧闹,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要素二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精要主义者都是出色的观察家和优秀的听众。他们深知,取舍的现实意味着自己不可能关注一切,因此他们会特别留意倾听话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

    非精要主义者也不是不听,但是他们听的时候,总想说点什么。他们会因为无关的噪声而分心,而且太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

    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种能力。通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关注什么,似乎什么都去关注,被各种信息中的刺激点所吸引,却没有好好思考它们是否真的重要。例如,微信中的公众号。在我所关注的这些公众号中,估计有一大半都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要取关时,又会犹豫不安,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教你怎么做菜的得有一个吧,偶尔我也会下厨房得。科普牙齿知识的好像很实用,也留着吧,英语教学的、班主任的更不能取关啊。于是,我关注的公众号,我几乎很少打开看文章。为什么呢?因为太多了,压力大。干脆不看。

    要素三 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Play doesn't justhelp us to explorewhat is essential.It is essential inand of itself.游戏不只是有助于我们探索重要事物,它本身就是重要事物。

    要素四 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T.Gladwell)将之通俗化为“1万小时法则”。安德斯发现,相比那些仅能称作好学生的人,最优秀的小提琴家在练习上花的时间更多。他的这一发现为非精要主义者提供了逻辑支持,即精通某项技能需要付出认真专注和苦心孤诣的努力。而且令人备受鼓舞的是,它让我们懂得,原来出类拔萃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而不仅仅专属于那些最具自然禀赋的幸运儿。然而危险的是,它同时也可能会巩固非精要主义者“我必须什么都做”的思维定式,这种有害无益的谬见会误导人们去证明花更多更多的时间来工作是正确的,而这种工作的收益实际上却在不断减少。

    >他把缺少睡眠比作过量饮酒,其中的原理是熬一个通宵(也就是连续24小时不睡觉)或者一周内每晚只睡4~5个小时,“实际上会诱发相当于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0.1%时的损害。试想一下:我们永远都不会说‘这个人是一名优秀员工!他喝下了所有时间!’然而,我们仍然在赞扬那些为工作牺牲了睡眠的人。”

    >> Our highestpriority isto protectour ability toprioritize.每个人的头等大事,是确保自己有能力决断什么才是头等大事。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人认为午睡是浪费时间。猜猜他们做了什么呢?打牌。

    要素五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这种方法可以被视为90%法则,在做每一项决定或每一次进退维谷的时候,你都可以运用它。评估每一个选项时,考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标准,然后在0~100之间为这个选项打分。如果得分率低于90%,那就自动把评分降为0,并且断然淘汰它。

    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能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工具,用以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并过滤掉那些不重要的。Make our criteriaboth selective andexplicit.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

    要获得一份梦想中的工作,其代价就是放弃很多不错的工作,甚至是非常棒的工作,以及与这些好工作相媲美的各种机遇,去等待那个他能够热情十足地说出“YES”的那个机会。而这种等待是值得的。

    第二步:排除

    要素六 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人们一旦对团队目标及自身角色定位缺乏明确的认识,就会感到困惑不解、压力重重、灰心失意;相反,当他们有较高程度的明确性时,就会积极振作起来。

    我发现当团队缺乏明确的目标时,会出现两种典型的模式。模式1:设计自己的游戏,制定自己的规则

    我们对于目标、追求和价值缺乏明确的意识时,就会设计自己的社交游戏。我们浪费时间和精力来力图把别人比下去。我们高估了不重要的东西,比如把豪车美宅、Twitter上的粉丝数量或者自己上传到Facebook上的照片等虚无缥缈的东西看得过重。结果,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花时间陪伴心爱的人,滋养自己的心灵,关心自己的健康,等等。

    前几天陪多米看动画片peppa pig。猪爷爷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场玩,本来需要排队,可是猪爷爷觉得乔治太小不需要排队,然后亚历山大也太小,于是也不需要排队。结果,其它的小朋友纷纷制定自己的规则,因为我下周过生日,所以我也可以不排队吗。当规则不明确时,每个人就会开始自己制定规则。

    模式2:假装一切都好

    因为方向不明,人们追求的净是些短期利益,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于团队整体的长期目标是否有所贡献(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否会产生破坏力)

    精要目标,却是既鼓舞人心又明确具体,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

    如果操作正确,一个精要目标是一个可以以一当千的决定。

    “如果我们只能在一件事情上做到出类拔萃,那将会是一件什么事情?”

    要素七 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 勇气,就是在压力下展现优雅。——欧内斯特·海明威

    >> 你可曾感觉到,自己认为对的和别人迫使你去做的,二者之间剑拔弩张?你可曾感觉到,你内在的信念和外在的行动势不两立?你是否曾违心地答应,仅仅是为了避免冲突和摩擦?你可曾感觉到,在拒绝老板、同事、朋友、邻居或家庭成员的邀请或要求时,自己是多么的恐惧和胆怯,因为你怕他们会失望?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并不孤独。

    >> 我们觉得内疚,我们不想让别人失望,我们害怕破坏关系。但是,这些情绪会让明确性变得混乱不堪,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人们认识不到事实就是要么拒绝,然后遗憾几分钟;要么答应,换来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后悔。

    对于这一点我真是太有发言权了,因为我就是那个缺乏说不的勇气而被各种毫不相干的拜托搞得精疲力竭的人。为什么拒绝别人的不合理的要求会如此困难呢?即使在自己忙的不可开交之时,还抽出时间帮同事淘宝买衣服。为什么不能简单的说出,抱歉,我很忙呢。自己种下的苦果,怎么也要吞下去。

    书里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 1.把决定和关系分开来

    >> .优雅地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

    >> 3.关注权衡取舍

    >> 4.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

    >> 5.说“不”需要用人气换尊重

    >> 精要主义者接受自己不能始终都让所有人喜欢的现实。诚然,怀着敬意,合情合理并且优雅地说“不”,会在短期内带来社交成本。但是,精要人生的题中之义,就是认识到从长远来看,受人尊重比被人喜欢重要得多。

    >> 6.一个明确的“不”比一个模糊的“是”更优雅

    要素八 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 沉没成本指的是,由于已经投入其中的成本无法收回,而对某项已知的亏本生意继续投入时间、金钱或精力的倾向。

    >> 这是禀赋效应(The Endowment Effect)在作祟,也就是当一个人没有某件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当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它的价值。

    “我才不会轻易放弃呢。我已经付出那么多了啊,就算后面的都是无用功我也要做完。”这就是我一贯的想法。所以,我看起来还是挺努力的,可是总是没有太大的作用,也许就是因为我太执着于最初的计划了吧。及时止损,在事情往毫无意义地方向发展时,及时做出调整才是明智之举。比如暑假里进行的自拼课,一开始想法非常天真,完全没有指望这个赚钱,仅仅抱着磨课的想法而来。然而,现实情况复杂,乡里的学生基础薄弱,远没有我想象中的场景出现。越到后面越变成一种任务,却又浪费了我不少时间。庆幸的是,我在被一个家长批评后,开始反省,并做出了调整,最终能够顺利完成课程。不过,结果依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

    要素九 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要素十 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 界线就如同沙堡的围墙一般,一旦倒下,其余就会瞬间崩塌。

    >> If you have limitsyou will becomelimitless.设定界线,才能获得自由。

    第三步:执行

    要素十一 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

    >> 无法预料却是我们唯一可以预料的(确定无疑)。既然如此,我们要么坐等这样的时刻到来然后对此作出反应;要么提前准备,设置缓冲,未雨绸缪。

    >> 规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这一术语由丹尼尔·卡尼曼于1979年提出,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低估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即便是在以前已经承担过相同任务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 只需在我们估算的任务或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上加50%的缓冲量即可(如果觉得50%的缓冲量太过奢侈,那就想想实际完成时间比预计时间多50%的情况是多么常见吧)。

    >> 想好自己要在工作和家庭中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然后问下面这5个问题:①在这个任务中你面临的风险是什么?②最糟糕的情形是什么样的?③它将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④它将在财务方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⑤怎样做最优投资以降低风险并增强财务和社会应变能力?

    要素十二 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

    >> 精要主义者不会默认权宜之计。显而易见的和眼前的障碍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关心的是那些延缓前进步伐的阻力。他们会问:“重要事务实现道路上的拦路虎是什么?”

    要素十三 进步,小胜的价值

    >> 要真正做好重要的事情,必须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然后,运用这种动力创造下一个胜利,再下一个,长此以往,直至取得重大突破。

    >> “对于我们努力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有用且有价值的最小进步是什么?”

    >> 我此刻能够做的最低可行性准备是什么?

    这点对于教学有指导意义。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可以用最小的胜利来让学生感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要素十四 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 他们设计一种常规,让自己所认定的精要事务沿着默认的路径实现。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精要主义者仍然需要付出努力,但是由于有了正确的常规,每一分努力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常规的作用力来自于大脑掌控全局的能力,它不断生长,直至成为一个完全无意识的过程。

    >> ,有的常规的确会成为例行公事——那些不正确的常规。但是,正确的常规实际上可以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性,因为它减少了对精力的占用。我们无需再把有限的自律性用于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样的决策,只要把决策嵌入到常规中,就可以把这种自律调拨到其他精要事务上去。

    >> 这就意味着,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常规,你并不需要真的去改变行为。你需要找到引发非精要活动和行为的刺激事件,并设法让这个刺激事件与确属精要的事情相关联。

    >> 如果要让行为有新的变化,就不能局限于现有的刺激事件,我们可以创造全新的刺激事件来触发重要常规的执行。

    关于常规,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中提到了流程,跟这个颇为相似。当一件事成为常规或者流程,它就是让你能闭着眼睛把事情做好。

    要素十五 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 Multitasking itselfis notthe enemy ofEssentialism;pretending wecan“multifocus”is.同时执行多项任务与精要并不矛盾,假装可以多点聚焦,才是精要的大敌。

    4、我得到了什么?

    1、逐步确定自己的目标。在行进路上,不被沿途无关的景色吸引,只做相关之事。

    2、坚持less is more.

    3、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4、学会说不。

    5、做事前预估任务的难度,预留缓冲时间,不过分逼迫自己。

    6、把经常需要做的事情,变成常规,闭着眼睛便可以做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要主义》阅读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dw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