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是否越来越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索然无味,每天的一件件小事也只是死水微澜。
最近读《儒林外史》,最让我印象深刻,居然不是所谓的“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都要凡人做”,打动我的竟是两个挑粪工人。
一回说到:杜慎卿在雨花台闲坐片刻之时,身边经过两个挑粪工人。一个对另一个说:“咱们先去永宁泉吃一壶酒,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杜慎卿听罢,感叹道:“真乃菜佣酒保皆有六朝烟水气,一点儿也不差!”
真是开阔气势!咱们现代都市的芸芸可不见得比这挑粪工高明。
你可曾抬头看过清晨六点的太阳与傍晚有何不同?能否辨认出小区那只野猫的花纹?深夜返家,有没有注意过头顶的星星?今晚的凉风又可曾包裹着月亮?
你不知道。你的眼睛充斥着各种屏幕,一个个张开又闭上的嘴巴,无数个尘土飞杨的路口。
眼前纵有真山真水,你也没有真情真意。这是现代人的可悲,不是么?
在我看来,只有心上无挂碍,以温柔的眼光去装载大千世界,不甚难的。只要你停下脚步,深呼吸,抛弃文化符号,即有的陈规枷锁。
原来也处处是景,花开有神。
二
也许你要说,这朝九晚五的生活,无止尽的加班,七大姑八大姨的闲言碎语。哪里来的诗意?这是有钱有闲的文艺青年用来装逼的东西。
在我看来,大多数人缺乏的不是“钱”或者“闲”,而是一种审美意识和自我尊重。
贾樟柯导演说他的电影只是尊重世俗生活,大师费里尼作品中流露出的亦是一种卑俗的诗意。
他们在甚至不去看所谓的“春帆一点,穿雨而来”,而是用无差别的目光,搜寻世俗的美感。
老人的皱纹,风扬起尘土的形状,甚至是乞丐迷茫的眼光。这些都被提炼自生活,蛰伏着心酸又惹人共鸣的悲凉。
所以,请尊重自己的生活,尊重日常。
就如晚清文人沈复所著《浮生六记》开篇就写:“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竟在晚清这个历史背景下,就大胆的写自己的闺房趣事,鱼虫花鸟。
就如陈寅恪所言:“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而沈复,却用充满柔情又剔透的笔触,描写他的庭院,妻子的饭菜。
尽管胸无大志,但你读罢不得不艳羡,真的日日皆是风情!
是的,往往一个心怀天下,踌躇满志的人,却往往不知道周日的下午该如何自处。停止对你生活的俯视,学会用审美的目光去看待琐碎的日常。
这种审美意识是由内向外的观照。以彼之目光,审视大千世界。没有偏见,回避,去积累一种平凡琐屑的美感。从中汲取营养,丰盈自己的内心,从而变得温柔坚韧。
返璞归真,喜不自胜。
三
人类是这个星球上进化的最好高级生物。但我有时竟羡慕动物的生猛和孩童的纯野。
本文的题目来自石康的一本小说:《晃晃悠悠》,男主角写给女友阿莱的信中就有这么一句发问:“你还能爱么?你是有灵魂的风,还是没灵魂的欲望的肉体?”
这句话如一捶重击砸向我。我是否变成了曾经自己最厌恶的人,又掩耳盗铃的告诉自己是成熟了。
你还能爱么?你的心脏还柔和么?还会为落雪满南山而感动么?还能驻足于大楼背后满城的灯火么?
这种能力不需要学习,它是一种本能。是孩子有了一颗纽扣就能开心一下午的能力。
学会在麻木的时候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点意气难免幼稚,但也闪着细碎的光芒不是么?
时下流行的“少年气”不正是如此。不必成熟,不必长大,不必时刻冷静。用你热气腾腾的目光去追逐世界,哭就大声哭,笑就大声笑。
把曾经像株植物一样肆意生长的自己拖回来,捧着一颗赤子之心捕捉身边闪着光的小事。十足的酣畅淋漓!
用审美的目光丈量生活。追寻美,它不是简单的外表容貌,是贯穿于我们整个的生命状态。
恰如王小波所言:“任何不美好的事物,不值得我们屈尊。”
发现美好,提炼美好,热爱这样的世俗生活。
最后我想用杜拉斯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而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你还能爱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