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哲学理解技术(大结局)

用哲学理解技术(大结局)

作者: 清水舍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22:00 被阅读0次

    最后对这系列的文章做一个总结。

    AI会带有歧视,是因为工具本身就是人类理解和抽象世界能力的延伸,当现实世界的数据带有歧视,当规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工具只是把原来可能更隐性的内容呈现了出来,因为它现在还没学会撒谎。

    那么未来AI会不会撒谎呢?这可能就要看人类需不需要它撒谎了。如果人们让AI根据社会的偏好对数据进行处理,那么在结果上可能就会出现和撒谎实际差不多的效果。

    工具始终是在为人类的需要负责的,所以并不必太过恐慌于工具会具备自我意识,因为人类不需要也不敢让工具拥有自我意识。

    从另一个角度看,就像有学者认为,人类的意识本身就属于大脑处理复杂事务结果的冗余,对于目的性极强的工具来说,并不太会有这样冗余存在的机会,因为设计工具的人也没有这样的诉求,人类的生产力发展路径现在就是在不断地加强着协作能力,尤其是在高度分工的现代。所以我更倾向于未来AI的终极形态,是成为人类集体知识的聚集体。

    但这是必然的结果么?并不见得,因为在工具成为人类集体的基础能力后,也会改变人类的认知能力和习惯。

    就像前文里讲的,未来人们会需要更多地用概率去理解世界,并接受不确定性。并不是因为这是对的,而是在工具赋予了我们对大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后,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集体的行为策略,就好比如今极其普遍,甚至被诟病的线性思维,是经过现代社会从学校到社会不断教育的结果,究其根本是工业社会对流水线式分工协作的需要,并不是人类基因决定的,也不见得是人脑自然的思维方式。

    那么自然,当大家都学会用概率理解世界后,那时的社会问题又会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去解决,就超出了我当前的理解范围了。

    所以为什么这个系列名叫“用哲学理解科技”呢,因为科技的应用一定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用哲学理解的是被科技影响的这部分。

    哲学在不断反思人类改变世界的动力,而科技为人类提供了改变世界的工具。同时反过来,工具又对人类社会进行了重塑,推动着哲学观的进化。“技术元素”与“生物的集体思维”相互纠缠着,构成了人类的集体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哲学理解技术(大结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gp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