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关系动力
关系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有很多人把和别人建立的关系称为“缘分”。这里所谓的“缘分”,其实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随机性。如果你仔细思考会发现,很多关系我们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小孩不能选择父母,大多数工作者无法选择他们的老板或同事。但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某些人而避开另一些人。人们因为各种不同理由建立人际关系,有些理由和沟通者彼此的人际吸引力的程度有关。吸引力可能来自于生理外貌、两人的相似性、人格特质上的互补、相互间的吸引力、觉察到的能力,以及自我信息的坦露、距离、接近和报酬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喜欢围绕在聪明的人四周,也许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可以分一些给我们。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也不喜欢围绕在太完美的人身旁,因为相较之下,自己看起来会很糟。在这种比较的态度下,人们会被那些聪明却有显而易见缺点的人们所吸引,这并不足为奇,因为那表示他也是普通人,就像我们一样。另外,我们常被那些有能力又有亲和力的人吸引。如果你要吸引那些你想吸引的人,除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从吸引力原则上下功夫。
所有追求亲密感的关系都是有成本的,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金钱。可以对照收益和成本来衡量一下某段关系是不是值得去建立。 其实关系并不是像一幅图画或照片那样静止的,而是时时改变,像一场正在上演的舞蹈或戏剧。所以关系建立后还需要发展和维持,正所谓“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运作上,学术界有两种模式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阶段发展模式”认为,关系中的起起落落分为十个阶段,包含“聚合期”、“维持期”和“离散期”三个层面,人们在这三个层面中的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沟通特征。这三个层面,确保了关系正常且顺利地运作。
这样一来一段关系就会出现如下阶段:
聚合期:包含初始阶段、试验阶段、强化阶段、整合阶段和结合阶段5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同样也算是维持期的阶段。
维持期:包含整合阶段、结合阶段、分化阶段和各自阶段4个阶段。这里面后两个阶段又属于离散期。
离散期:包含分化阶段、各自阶段、停滞阶段、逃避阶段和结束阶段5个阶段。
这3个时期简直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关系的生命过程。与一个陌生人发展为朋友,最后再疏远基本都会遵循这样的过程。 无论是恋爱婚姻、家长与子女还是合作伙伴、外交政治之类的关系,大多都要经历这些阶段。如今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关注和点赞就算是初始阶段了。关注完以后闲谈,这就是试验阶段。发现彼此很投缘,就会加大沟通密度,这就是强化。整合阶段就是大家不介意他人看待我们互动频繁,相当于跟别人说我们关系不错。结合阶段是一个重要转折,比如确定恋爱关系就算是结合。但是人不仅是关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分化就是一个朝向自主的必要步骤。分化以后强调的是独立性,这时候关系就会减弱,这就是各自阶段,直到停滞。更加进一步就是双方都避免与对方接触,这就是逃避阶段了。最后关系结束。你审视一下那些许久不联系的同学关系,莫不如此。
当然,关系并非注定要恶化的,但是就算最紧密的关系也无法保证长期的稳定。另一个模型,“辩证张力模式”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人们都必须处理许多彼此不同又不相容的需求。沟通者想要追求重要但又存在内在矛盾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产生了辩证的张力。比如三种最有力的辩证张力:联系和自主、公开和隐私、循例和新奇。光从名字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些矛盾的目标是我们在实际沟通中都遇见过的。在童话故事中,伴侣可以“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是那么常见。假想一对结婚已有一段时间的夫妻,虽然正式地结合了,他们的关系仍有可能从一种辩证张力转换到另外一种,在关系序列中前进或后退。有时候爱人之间既想追求亲密无间的关系,又想要保持一些自己的空间和独立性。为了经营这些张力,有一些方法可以运用,比如分割、平衡、整合、再界定、再证实。有时候在已经建立的固定模式中他们会感到安全,其他时候一方或双方却又渴望新奇。这样的关系可能变成各自为政甚至停滞,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婚姻也许会失败,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通过努力,他们既可以设定一些“可以预期的新奇”,比如每周一起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来维持新鲜感,也可以直面新奇会慢慢褪去的问题,去强化亲情而不是刺激。
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也会在沟通模式转变时展现不同的面貌的。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两种模式都要面对一些关系的特性,比如都会经常变动、都受文化影响、都必须去维系等。从可操作性上来说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规避这种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比如,人们借由电子邮件开始问那些关于态度、意见和表现的问题比面对面接触快得多。使用网络通信的人看不到对方的非语言反应,不需要担心脸红、结巴等问题,也不会因为对方提问太快或太多的问题而产生逃避心理,这显然对沟通有所帮助。
再比如,当一个决定对彼此都很重要时,其中一方愿意先让一步,因为他知道反正会先苦后甜;当某个议题对伴侣双方都很重要,他们会试着平均地分享权力;而当面对绝境时,两人都会各让一步以便保持整体的权力均衡。
亲密关系的表达
亲密关系有多重要?研究者的结论是亲密关系“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或者哪种文化中,都可能是一个人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幸福感最重要的来源了。”
人际关系的亲密感有四个维度:生理的、理性的、情绪的和活动的分享。有些亲密关系四个维度都有呈现,有些则只呈现其中的一两种。性别和文化也会影响亲密关系的表达。
为了爱,让我们学会更好的沟通吧!那怎么建设好的亲密关系呢?实际上,良好的关系不会自己发生,它们需要有效的沟通技巧来保持活力和重要性。
首先一点,永远记住关系需要承诺。这种承诺可以是明显的,也可以是隐含的,可以不通过语言来表达,但一定要付诸行动。
比如,你要喜爱一个人就要想办法让对方知道,为对方提供支持,因为维持一段关系不易,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小误会,就要保持诚实。同时也要学会分享彼此的陪伴,尽力做到定期沟通,要在关系中表现出尊重。亲密关系一定是已经渗透到了彼此的生活之中,所以也要承诺创造一个共同的未来,为这种积极的关系氛围的建立做出具体的事情,当关系中出现问题也要积极去处理,重申彼此的承诺让对方安心。以上这些都可以算作是承诺。
但是光承诺不行,好的关系需要维系与支持,这里主要讲5个很实用的支持维度。
第一是积极性:保持关系的氛围是有礼貌的和积极向上的,同时避免批评。
第二是开放性:直接讨论关系的性质,并且坦露你的个人需求和关注。这点是拉近两个人距离的很好的办法,但是也容易给亲密关系引入挑战。人的内心黑洞是很可怕的。
第三个是保证:从语言和非语言的层面上,让对方知道他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而且你已经对这段关系作出了承诺。这种保证对两人关系的促进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第四个是社交网络:关注彼此的朋友、家人和亲人。社会上经常说的“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真是很常见的。
第五个是共享任务:帮助彼此打理和承担生活中的琐事和义务。这一点也能很好地解释因为工作而认识的伴侣。
根据这些维度,你可以思考一下在心爱的人面临各种挑战的时刻,你应该如何提供情感上的、信息上的,或者工具上的资源与支援,这才比较正确的态度。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压力大、受伤害,或者悲伤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心爱的人带着同理心倾听且用关爱的方式作出回应更有助益了。而且一定记住,要保持你所传达的信息是以人为中心,要集中在说话者的情绪上(“这件事一定让你很难过”),而不是忽视那些感受(“这不是世界末日”),或者分散注意(“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平时多说肯定的语言,包括赞美、表扬、言语支持、书面说明和书信,以及其他可以表达一个人有价值、值得被欣赏的方式。使用这种爱的语言的人很容易因为侮辱和嘲笑,或者他们的努力没有被口头认可,而受到伤害,所以也记得做合适的回应。
当然除了这种口头上的方式,有时候最好的支持就是为你所爱的人完成一项任务或者提供一个帮助。这不需要有多复杂,像是送对方到火车站,或者主动做你伴侣最讨厌的那种家务活。或者在对方生病期间给予照顾都算在内。我们常常指望伴侣和家人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伴侣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场并能提供帮助,而且在这段重要的时间里,你能给予对方毫无保留的、全心全意的关注。
亲密关系中身体接触也是很重要的,除了性行为之外,有意义的接触范围要广得多:比如把手搭在肩膀上,紧握对方的手,轻抚脸颊,或是拥抱亲吻等。
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如今谈恋爱一半以上都是在微信里谈,靠电子媒介沟通亲密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在社交媒体上,亲密的情侣之间,必须经常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比如说“我想你了”。有些时候对方会情趣化地“刁难”你一下,这些都可能是“雷区”,比如“不要总把我挂在嘴上,把我放在心里!”但是谁会真的反感你每天说想她呢?这时候你要是回复一个“嗯”可能得到的就是一个“哦”。正确的回复是“心里已经塞满了,嘴上就会溢出来一些”。类似这样的技巧,当然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但是也需要真心对待一份关系并且发挥创造力和花心思在上面,才能去维系好亲密关系。
我们可以把以上的行为和话语都当成是爱的语言。恋人之间可以理解但又常常发生误解的事是他们以为自己偏爱的爱的语言就是伴侣所欣赏的。比如说,如果你主要的爱的语言是“礼物”,那么你很可能期望在特殊的场合从爱人那里收到礼物——可能只要一个普通的礼物。而你也可能会定期送礼物,并且认为对方会同样欣喜地接受,但是有些人对这些的感受力和耐受度就会低很多。
即使最稳固的关系也迟早都会遭遇严峻的考验。有些问题来自外在的压力:工作、财务、第三者,等等;有时候问题来自两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意见。当两人中一方外显或内隐地违反关系默契时,越界行为就发生了。这些行为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是严重的;可能是社会性的,也可能是相互性的;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心的;可能是偶然发生的,也可能是持续增长的。当关系因为越界行为而损坏,修复策略和原谅对于双方都是重要的技巧。
总之,一旦发生了越界行为,就要去修复关系,这时候,道歉就成为了一门艺术。首先,修复关系的第一步是去讨论违规行为。讨论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比如你可以说“昨天晚上,你当着大家面对我怒吼,我真的觉得很尴尬。”或者你可以开诚布公地对一段关系说“我做了什么,让你觉得这么受伤?”或“我的做法,为什么在你看来是个困扰?”不过,像这样提问,而且不带防卫地倾听对方的答案,可能要面对很大的挑战,这里最重要的是学会控制情绪。
当然了,改正错误的最好的方式是为你的越界行为负责。道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东方文化中,每个人都很在意保留自己的脸面。但是,将后悔藏于心中不是比说一句“我很抱歉”还要糟糕吗?一般道过歉后,人们就不会感觉那么悔恨了。寻求原谅还能带来另一个益处:获得原谅的越界者比没有得到原谅的人较少重复自己的错误。
道歉语言中的五个成分:
1、表达后悔:“我很抱歉。”“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难过。”
2、承担责任:“我错了。”“这是我的错。”
3、作出弥补:“我能做些什么才能让这一切恢复原状?”
4、真诚地忏悔:“我尽量不会重蹈覆辙。”
5、请求原谅:“你愿意原谅我吗?”
简而言之,越界者的道歉信息必须包括三个要素:明确地承认自己的越界行为是不当的、很诚恳地道歉、某种形式的补偿。比如,情侣之间男方做错事向女方道歉,不要敷衍了事的说:“好了好了,算我错了还不行吗”?这样说一点效果都没有。相反的,“我刚才的做法就像一个自私的笨蛋。对不起,让你这么不开心,我真的觉得很难过。不管发生什么,我保证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样的方式化解怨气的能量要充足得多。
只有在道歉者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配合一致时,道歉行为才会具有诚意。但也明确一点,不是所有越界行为都可以用道歉来弥补,也不是所有道歉都理所当然换来原谅。有时候,尤其是严重的越界行为,表达悔意并承诺改善后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而愿意接受道歉。最后,请大家不要再说“我都道歉了,你还想怎么样?”这种话了。
总之,亲密关系中,沟通重要,行动更重要。
大家好,我是小艾,一个气质与智慧并重、文艺与有趣齐飞的女子,一个自由徜徉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海洋的80后。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打赏、评论、点赞。希望在你的朋友圈能看到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