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接触了临在,懂得了何为活在当下,懂得了接纳允许,对传统文化所传递内涵的敬意油然而生。感慨先人之智慧,感慨国学宝库之深髓。就拿国名而言,为何我们叫“中国”,为何不叫其他,让人产生一种和他人相比一览众山小的味道。“中”意味着“平”,不偏左不偏右;“中”意味着“和”,不偏你也不偏我;“中”意味着一种“度”,不过之也无不及,就如我们吃东西,不过饱也不过少,差不多正好。故宫中和殿中间的悬挂匾额"允执厥中",由清朝乾隆皇帝御笔书写,反映的也是希望治理国家不偏不倚,中正平和。
平也罢,和也罢,关键都是一种自我面对的心态,是一种允许接纳的心态,而不是一种排斥对抗的心态。中医为什么叫中医,就是在身心平和的情形之下匡扶自身阳气,提升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疾病自除。中医讲阴阳平衡者无病,即平者不病也,即使有病也能自愈。而阴阳平衡就需要我们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如果我们一天到晚充满了欲望、充满了恐惧、愤怒、悲伤的情绪,我们就无法达到一种所谓“中”的状态,“和”的状态,我们内在就会有一种希望要这个不要那个,希望要这样不要那样的心态,而这就失去了“中”,失去了“和”。对待疾病,中医是一种接纳、允许、和的态度,而西医则是一种对抗的态度,譬如肿瘤,西医直接就是切除、再就是放疗化疗杀死癌细胞,以有我无你的对抗心态来看待疾病。
中者、和者、平者本质上是面对自己,眼睛向内看,关注点在自己,看看我能怎么样,我能做些什么,面对审视自己,知道一切的问题在自己这里;而非中者,眼睛向外看,关注点在别人,你能对我怎么样,你需要为我做些什么,我的境遇取决于你,是你造成了我的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基本都感受过境随心转的那种境界,外面的事情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当自己内心的想法发生变化的时候,外面的事情好像也变得不一样,原本糟糕的事情变得不那么糟糕了,或者原本微小的琐事就变成大事了。其实外面的人和事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和信念,当我们内在充满了评判,我们会看不惯很多人,都觉得他们这不对那不对,而当我们带着爱和慈悲,我们看很多人都是那么可亲善良。当我们心情郁闷,即使阳光明媚,我们看不到半点生气,但当我们打开心扉,充满爱心时,即使阴霾笼罩,可是我们依然觉得生机勃勃。
当我们内在真正充满爱的时候,慈悲会写在自己的脸上,“平”与“和”会写在你的脸上,爱会通过你的眼神传递给对方,让人觉得你的可亲与可近。而当你内在充满恐惧、愤怒,充满评判时,冷漠、不屑、怀疑等等神情和眼神同样会传递给对方,让人不敢亲近你,不敢跟你有心的沟通。古人所谓的“相由心生”其实都在阐述一个人的外在是由内在决定的。没有内在的功课,想在外在装得慈悲亲切,分分秒秒呈现本来面目。
中国,为什么是中国,我所说的这是呈现了我所理解的一部分,但我相信“中”来源于自我接纳,自我允许,自我看见和自我革新,有了“中”才会有“和”,它是一种高度的呈现。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每个人做自己的功课,每个国家同样也做自己的功课,这个世界不就美了。同样是中医,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成为大众共识。
中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状态,是小我臣服于大我的状态,为“中国”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