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一觉醒来这座城市就到了秋天,我以为还悠扬的夏日在几场秋雨连连里就谢了幕,匆匆退场。夏日的连衣裙短T恤都还没来得及收进衣柜里,就只得换了秋装。春秋两季最是让人哭笑不得,各式各样的穿着都有,有人依旧热裤吊带衫,有人早已短靴羽绒服,有人针织加丝袜,有人衬衫配长裙,真是应了老人家那句春秋乱穿衣。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能把冬天变春天。
秋风扫叶落,梧桐树的叶子开始纷纷落满地了,有时候踩上去会有吱吱的声音,在人潮如织的街头你是听不见的,只有在无人只是你能听见,用心会有触感,吱吱的声音会传遍全身。秋冬光秃秃的梧桐树总是难看的,不知道那一天的早晨去上班的路上就看见梧桐树上挂满了花瓣式的霓虹灯,红白蓝三色闪耀着。各大卖场里的冷气也早就在不知不觉里换成了暖气,这座城市开始准备迎接冬天了。
这几日阳光出奇的好,以后这样好的阳光怕是难再有了,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明媚会觉得温度还有些高,不拿外套就出了门,刚刚推开大厦的门就有些后悔了,温度似乎并没有我想的那么高,相反还有些冷意,不想再折回去拿外套于是找有阳光的地方走秋日的阳光大约晒起来也是暖暖的,只是这里的风太大,阳光照在身上并没有温暖的感觉,反而因为整个人放松吹了风更加冷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刚刚参加工作,因为有些福利只能满一年之后才能享有,那个时候想入职一年可还真久远啊,不经意间这个久远就与我不期而会了。高中的时候觉得大学美好而遥远,大学的时候觉得毕业令人心动而不可及,工作之后觉得成家立业还如天方夜谭,可是这些遥不可及就在我们低眉眨眼的瞬间与我们正面交锋,措手不及。有多少人在我们的念念不忘里忘记的一干二净?有多少事在我们的拖延推阻下成为了过去式?年初的时候喜欢做计划,年末的时候喜欢做总结。
16年几乎算的上就这样过去了,仅剩的两个月也正在一点点的从指缝间溜走。每到年底的时候会思考自己这一年,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大约也算是一种直视自我成长,检验自己是否虚度光阴的做法,这么多年,这些看似无用的做法却一直陪伴着我。16年的过去,就如同15年,14年一样,回想起来一片空白,好像没有哪一件事情是惊天动地,是历久弥新,是算得上人生重大转折而需要铭记的。我想不起来我做了什么,做了什么足以去像我自己证明,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我没有虚度。人有时候不能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因为记忆总是有选择性的记忆。翻开年初列的计划表,每周几乎两本书,一个月至少一篇书评,写完了第一部十多万字的小说,第二部也已经写了十多万字,坚持写文写日记,工作转正并且满一年,学会了做饭煲粥,搬了两次家终于暂时稳定下来了,开始试着了解这座陌生的城市,开始试着了解自己并且让自己活的更加出彩。细细数来,16年也不是一无所获,只是这些零散的细碎的生活化的,并不足以来说服自己,说服自己已经尽力了,好像一定要做出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改变才能说服自己,有些强迫症的感觉。其实也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春天说去爬黄山,因为天气原因没有去;夏天说去海南,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去;秋天说去南京,因为同行之人的原因没有去;冬天还没有说去哪里,总之想去的地方应该立刻去,因为搁浅下来就会成为空话,有些事情说着说着就成了说说而已。
下班的时候等电梯,值班的同事跟着一起下去。
我问她:你下去做什么?
她说:点了外卖,送外卖的很大牌让我自己去一楼拿。
我说:可能天气比较冷,体谅一下。
她说:我也很冷好么?
这才注意到她竟然穿了一件短袖就出来了,那的确是有些冷的。说到穿衣的问题,她说:大街上穿什么的都有,羽绒服都出来了。我还不信,有些惊讶的说:羽绒服是不是太夸张了,没有必要吧。她们不停的像我使眼色,我并没有注意到。一位同事猛拉了我一把,我一个转身就看见站在我后面的男生穿着一件耐克的羽绒服。那不是有一些尴尬,那简直是相当的尴尬,她们说不认识我。我很淡定转身说我刚刚不是我说话的。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还有些蠢萌蠢萌的,估计那个站我后面的男孩子也是蛮受伤的。
回家路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人声鼎沸也依旧驱不散这秋日深处的寒风冷清。气温降下来之后就不想进厨房,她们说做饭不是会热,但是洗菜不是会冷?到家的时候隔壁阿姨正在做饭,于是还是进厨房做了饭,简单的西红柿炒蛋和蒸香肠,蒸香肠的时间又给自己煎了一个饼。阿姨说:小姑娘这么勤快以后谁娶了有福气。只是傻傻的一笑而过,关于以后?谁知道以后呢?毕竟最重要的还是活好现在,起码的活着过完这个冬天不是吗?
我怕冷,十分的怕,但是我最喜欢的却是冬天。因为我喜欢所以觉得冬天也并没有那么的可怕,就像我喜欢你,所以你的那些缺点坏习惯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我喜欢你,如此而已。
写在深秋上海城,写给寒冬晚来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