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河上漂,
痴人游梦入桃源;
摆渡离岸青绿黛,
划水轻音流云宣。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71639/c47b015267bd467e.jpg)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需要被唤醒的根。了解、明辨外部事理,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是向外探索,不如说是想更为深刻地了解自己,明晓自己心底的根茎是何状。风景人事在路上,欢喜触动在心里,我们只是不小心从对方的生命中经过,留下了无法忘怀的气味。这个无法逸去的,或许是我们的根茎所欢喜的,抑或就是它本身所固有的气质。
人总是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来传递精神的自我完善和格致的提升。书画就是你的触媒介质,通过色彩和线条、单元景致构架,把人与自然通过一个“信”的失量相切意,彰显灵者的冲动,并再次激发你对生命存在的感知与脉动的真实。
一束语絮在渲染,一组消息在传递,閲过画面,我仿佛看见了一个蜕变的悄然正在进行——轻简寄语思,往度于梦中;取舍墨滴落,回首不相望。
端午日,观读霍嘉顺老师《布·油画》,让我想起了屈原大夫与陶渊明逸士。想,思者自有他独立的个性。清涧中,常把自己托付给了天地自然。霍嘉顺老师的这幅画作,是否也可以给予这样的肯定呢——忽兮焕然,静谧跌宕。
留一份静默给自己,在心弦撩拨时,校正好张力。属于你的旋律,是心底根的觉醒,在水墨中浸染而生发。没有誰会代替你去寻梦、造梦和追梦。你的就是你的,你的真实,就是在梦境水墨里实现你特别的生命主张——自然交合之缘美恰是爱的自身恳诚所给予的礼待。
注:是2015年的今日旧文。记得那时,对霍老师的画作情有独钟,感觉自己经常会游进画里的那个世界。入定回神,说些不着边际的言语,以为就是画中那个世界的一些体感心受,体悟在画,在异梦,不在当下。
又遇端午,不知如何了却。看QQ提示,有这旧文显影,如是贴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71639/e39103a1ef290a26.jpg)
另附:2020年六月24日续抄读纪伯伦《诗人的声音》散文,随思一入,定格。
当我读到“你呀,我的兄弟!我们俩都是全能的圣灵的儿子。你与我是何其相似!因为我们都是肉体的囚徒,而上帝创造这两个肉体时,用的是同一块泥。”忽然想起了荣格所提及的那个共同(集体)意识。而纪伯伦的这段话与荣格的学说何其相似。
意识,潜意思,还有一种不被常人所认证的意识,我把它称之为——根意识。即,潜意识下(内层)的根(底层)意识,是基因沉淀意识(类似于佛家的阿赖耶识),它是基因码算法的云集存在枸体。
这个枸体除非发生奇点突变,一般来说都是十分稳定的。而这个根意识,冥冥之中影响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指向“超齐枸体”这一混沌分布。当混沌的枸体抵达某一个临界(奇点),改变将会从根意识完成它跃迁实现。
总之,意识世界是很奇妙的,表层意识实在是太肤浅了,以至于那些高僧大德们时常静谧入定,内寻其根的存在而欢喜极乐,演绎反馈回赠,使思觉在八方世界获得通达的美妙。
“那真理与我的真理在未来的世界相遇,像花儿芬芳的气息,交融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真理而千古永垂。与这真理一道长存的则是爱和美。”不知你是否读懂了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内容?
是的,与这真理一道长存的就是爱和美!
爱是缠绵矢线之关系驻点,美是韵律图展之构造趋势。二者共同组合生成了关于灵的生在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