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的一段话:我觉得年轻人有很多的优点,做事不设条条框框,没有太多自我要维护,经常能打破常规,非常努力,不妥协,不圆滑世故。
张一鸣把乔布斯分享的一个主题由“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修改成“stay hungry,stay young”,他讲过“stay young”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天花板,一直保持自我成长,相反很多人毕业后提高了技能,但到一个天花板后,就不再成长了。
很多时候,不管是谁,在读书阶段可能大家都差不多,直到真正出了社会,一两年可能看不到什么差别,可真的把时间这个距离拉长,当初学生时代的2个人对比,就会发现,真的会有很大的差别,一种是自我原地踏步的年龄增长,另一种就是自我成长而没有天花板。
张一鸣分享的另外一段话,我觉得值得现在正在努力,以及想努力改变的人,都可以学习学习。
我做事从来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觉得这个事情和我没有啥关系,不管我的事,但是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的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
倘若他只是把他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其他的事情不做,那么我相信他至今还是一个混职场的中年大叔,正是因为他的好奇心,他的遇事都当做自己的事情去积极应对,才会成就今天的张一鸣。
同样,你想拥有你渴望的生活,那么就不要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平庸很是重要,我说不平庸,并不是专门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术很好,而是你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高,也许你前2年变化很慢,但5年甚至10年后再看,肯定会非常不一样。
这也是我前面对到的长期主义者,拥有富人思维也是一样,要随时保持长期主义者,而不是保持非长期主义者,非长期主义者有投机行为,渴望短期获得暴富,而不愿意慢慢变得富有。
不管处在什么年龄,都应该随时处于归零心态,要及时扩充自己的知识边界,而不是仅仅只会自己熟悉的领域(扩充非舒适区的前提是把熟悉领域做到专家级别),即使别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抢走你的饭碗。
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了,包括我毕业也是一样,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规划,更别谈设置目标,想都没有想过,只知道把每一天过好,还年轻可以多尝试一下新鲜行业。
直到这2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自己必须设置自己的目标,而且要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不然到了这个年龄,你不加倍努力,怎么比的过哪些00后,别人可比我年轻。所以能多花一个小时提升自己,就不浪费时间在无用功的事情上。
不光是自我提升,还有未来财富的目标设置,以及提前做好退休的计划,都是在思考的范围内,如果我不去计划,那么我还是会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
人嘛,不就是这样,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甘于平庸,朝着设定的目标努力,争取早点实现目标。
你计划的越早,你步入正轨的概率就会越大,一直在不断的模式,不断的改进,直到达成自己最终的目标,这也是提早布局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成不变的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哪怕到了60岁以后,依旧会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一点,单调而没有挑战性的人生过得多么无聊。
人的一生不就是不断的创造,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认知,几代人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代人的提升,这也是很多时候,要思考人为什么要努力的意义。
还有一点我觉得张一鸣讲的也对,时刻要保持好奇心,因为你有好奇心,你才会花时间去学习新的事物,新的知识以及新的技能。
往往好奇心会促使你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收获,还会形成新的思考,最后通过验证,不断的反复,最终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掌握新技能。
最后的话
任何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自我更新和自我封闭,真正获得收获的人,也是自我提升的人,保持好奇心的人。
最后,就用张一鸣分享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在工作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每一个年轻人都不能置若罔闻。时代和机遇共存,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成长,抓住机会,在听过无数的道理后,改变人生的主要因素还是在自己的手上。
每一个人都是拥有同样的一片天,至于你是站在阳光明媚的阳光下,还是站在大雨滂沱的风雨中,全部都是由你自己去选择;有人春暖花开,有人在泥潭中挣扎,改变人生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的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