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B站刷了一个视频,说胡适是一个欺世盗名的学阀。
主要观点是,胡适从小接受的是新式学堂的教育,于考据学底子不厚、用功不深,在历史学方面的建树都是剽窃他人之观点,尤其是冷门但劲爆的观点,加以放大后,显得自己功力深厚、见识独特。然后全靠拍马吹牛之类,混上了高官。
我个人读过受过“少不读胡适、老不读鲁迅”一类话的忽悠,读过胡适的一些书,但读的不多,也不深。对胡适的诗和文都没有太大的感觉。新诗写的实在不怎么样。但是有评论说,开新诗之先河,起步阶段的诗,以今日之观点看是很幼稚的,但就当时而言却是石破惊天的。我能怎么说,我学识浅薄,只能听专家的。
以至于我以为“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一日看三回、希望花开早”觉得我心,当时正值我在追我媳妇,刚进入恋爱阶段,确实是盯着微信,一小时看好几回,希望她早点回微信。
但是说这首写得有多好我确实没感觉出来。尤其是没有诗的美感。
我又胡适先生最大的疑惑是,一个学者怎么能当上高官的。
我认为一个诗人或者一个作家,当上高官不奇怪。或者说,高官本来经历的沉浮比较多,见识比较广、感慨比较深,尤其是经常要发表讲话、写些公文,因此会写出些诗文不足为奇。
但是真正的学者,就是做研究的,高官整天吃喝应酬,勾心斗角,怎么能静下心来去做呢?
因此,我总是疑心胡适不是一个学问家、学者。况且我实在不清楚胡适在学问上到底有什么建树和成就,尤其是不清楚胡适先生到底教出了哪些个学生,形成了怎么样的学派?
经过本科毕业后的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得出了一个经验,就是没有好的老师教,自学是很难成材的。可以这么说,就书本知识方面,如果没有老师系统性的教学,一个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基本没有超过研究生的可能。
那么,胡适先生是不是也是如此?
综合目前的所听到的各方信息,我感觉胡适更像一个管理者和组织者。就是学术官僚,但不是研究员。胡适先生应该是博学而且能说会道,关于沟通与组织。但具体干活,可能就不是那么能干了。对学术是有很多前瞻性的认识、很强的全局性的把控,能够在学术圏混得风生水起,但毕竟不是专门的学问家。
姑且有此假说,以后有机会拜读胡适先生的书,再来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