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别来烦祝星
01
90多年前16岁的林徽因在欧洲游历期间结识了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两位文人雅士互相引为知己后无所不谈。初见,更是被这个梳两条可爱小辫子的林徽因,差点管自己叫做“叔叔”的女孩所吸引。
他热烈的在那个封建时期表达着自己的爱意,却忘记自己已经是丈夫,是父亲的身份,为此,他和和品德优秀,孝顺婆母,善待子女的传统妇女张幼仪提出离婚。
却收到了一残忍的分手信,信中提到:
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
“火会将我们两个都烧死的”面对谈吐不凡的徐志摩,林徽因是深深的被吸引的,可他明白飞蛾扑火式的爱情,相当于自取灭亡。
“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爱也有原则,虽然林徽因算的上那个年代的新女性,但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她一定不希望出现“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情况。
“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面对徐志摩不理智的狂热追求,林徽因看到了张幼仪的大度,镇定之下的悲苦,不安宁的心让他感觉自己就是造成两人感情破裂的根本原因。
拒绝一个人大抵有两个原因:一是讨厌;二是很喜欢却明白终究不可能在一起
02
@真正合适你的人,是能满足你“恋爱的心里需求”
在恋爱中,我们往往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的细节,去怀疑自己的另一半是不是不爱自己了,通常情况下,缺失安全感的女孩子会在自己的脑袋里将恋爱的经过到分手全部上映一遍,因为那时候的我们始终认为“开始于细节,结束于细节”
但是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让你难过太久,所以细节不一定是衡量他是否爱你的基准点。
@在你面前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可以很轻松,可以很狼狈,可以很邋遢。
感情容不得半点参假,真正好的感情可以让你们相处起来像朋友一样轻松,在他面前你可以变得很轻松。
我的朋友说,她以前是个很大大例例但实际心里很忧郁的人,她总是在某个瞬间很难过,她总是会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在她和男朋友在一起后,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慢慢开始变得自信,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面前可以将所以的自己都展现给他。不合适的人从来都不肯为你多花半点心思。
@一切的不合适都源于不喜欢
喜欢是感觉上的,它会让你的心为之所动,没有喜欢,哪来的以后。
合适是理性上的,它决定了你的心是否继续为之所动,没有合适,哪来的更喜欢。
在我看来,喜欢和合适在程度极深的情况下是相互促进的,喜欢到了极致,会觉得无论怎样都合适。而合适到了极致,两个人一定是相互喜欢的。
朋友说,自己有很多追求者,但是真正和自己长久走下去的却没有一个,他说自己想找一个走很远的,但他没有动心的,所以很多时候都抱着要不试试看,要不培养培养。在认真听完他的讲述后,我发现了快餐式的爱情,更容易让男女陷入暧昧,男人永远不会去表达自己心意,女生则保持矜持被动的一面,等待男生的戳破,一句怕表白后连朋友都做不了,成为大家暧昧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而在我的观点里,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看清自己的感情,那么结局永远不会称心如意。不是所有的感情都可以培养,就像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一样。有时候的物质不是感情的基本屏障,对方吸引你的点,才是感情最好的保鲜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