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录】群体性孤独

【记录】群体性孤独

作者: 杨帆_c4ea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17:01 被阅读0次

书《群体性孤独》

ted《保持联系,却依然孤独》

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

keene草莓杨

在朋友的聚会中,我们总会忍不住查看微信上的最新消息提醒,或者是无意识的重复翻看微信朋友圈,和亲人享受晚上的时光时,每个家庭成员都好像在对着智能手机发呆,我们就像活在各自的气泡里。在手机没电时,我们会忽然产生一种恐慌感,感觉自己好像被投入到一座孤岛上。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弊端。但这些不应该是它的错,而是你没法去分配好它。

有很多人生怕错过朋友圈信息,但真实的情感触摸变为键盘上的敲敲打打时,又会有多大的链接呢?

keene草莓杨

“因为孤独,人们越来越需要他人的肯定来寻找自我。"

电子设备和网游对我们自身的幸福感会带来极强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它甚至会让人陷入孤独的绝望。要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比如,电脑、手机,并学会节制使用它们。要花更多时间独处,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而不是与线上微博里所谓看起来像朋友的人闲谈。

应该花更多精力与人面对面交流,多去跑步,锻炼身体,参加到这种活动当中去。必须把生活重心从线上转移到线下来,否则不会过得真的幸福。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当所有人都在赞美科技带来的便利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时,它勇敢站出来指出了背后潜藏的危机。

相关文章

  • 【记录】群体性孤独

    书《群体性孤独》 ted《保持联系,却依然孤独》 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

  • 《群体性孤独》—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

    看完《娱乐至死》,再来看这本《群体性孤独》,感触更深。何为群体性孤独?我认为就是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在这本书中...

  • 荐书《群体性孤独》| 如何面对“新型孤独”?

    书籍:《群体性孤独》作者:雪梨 特克尔推荐评分:5星 《群体性孤独》本书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对于人际关系的双重关系。...

  •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关于作者 雪莉·特克尔,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 MIT...

  • 群体性孤独

    在这个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今天,其实背后的有一含义就是,我们是在逃避孤独,每当我们感觉到孤独,都会在网络上寻找慰藉...

  • 《群体性孤独》

    互联网固然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加强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们一方面可...

  • 群体性孤独

    “有时我听风过耳,我觉得为了听分过耳,也值得出世为人” 我做过最群体性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和全球不可计数的孩子一...

  • 群体性孤独

    最近在啃一本书《群体性孤独》,还没有完全消化完,先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在和一个阿里出来做物联网的朋友闲聊时,他...

  • 群体性孤独

    除了意外与梦想之外,人生大多数都是平淡的。想要活的精彩,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忍得住琐碎,最后...

  • 群体性孤独

    现代人平均每天会收到数千条消息,有些时候,消息像拥抱一样给你温暖;有时候,消息像噪音一样给你烦恼。我们每天都处在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录】群体性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oo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