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小学报名季节,学区房又成热点。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昔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当今的“孟母”们为了孩子能顺利就读名校,纷纷择“学区”而居!
最近有网友发布了一张照片显示北京五道口某小区的一间37平米小屋在中介的挂牌价格竟然高达350万元。10万一平的房价再次刷新了人们的心理底线,要问人家凭啥这么贵,三个字:学区房。
每到升学季,就会有很多人炒作学区房,尤其是优质学校附近的学区房,可以说是一房难求。很多中介打出学区房的广告,并放出豪言壮语,三天必卖!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都是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上最好的小学,其实还有不少“条件一般”的小学,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接受孩子就读“菜市场小学”。尤其是通过学历和工作改变了自身命运的“中产阶级”,更是坚信教育改变命运。
我自己的孩子目前三岁了,我也看过许多学区房,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学区房=高价房,第一,学区房一般都是老旧小区,房屋质量不佳;第二,学区房周边的交通也是拥堵不堪,但是学区房贵就贵在特殊的稀缺学区资源。
那么怎么买到合适的学区房呢?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新建商品房:了解学区划分情况
很多开发商打着引入名校的口号,房子大卖。意思是由开发商出地出资兴建校舍、购买设备,并负责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名校出品牌、出师资,负责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但是很多开发商仅仅是广告打得开,等你买房了,名校能否顺利的引入,还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购买学区房时,无论商品房还是二手房,购房者都要弄清是否是“学区房”,如果开发商对学区有承诺最好在合同里有体现。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4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如果开发商承诺为业主提供学校入学资格,就需要在销售现场公示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复文件。如果没有文件提供,仍承诺有入学资格,则视为违规,可向有关部门检举。
学位名额是相应学校依照“学区划片”的原则进行分配的,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所以买学区房并非是早买早放心,多多参考近几年学校的划片情况,对购房有重要的参考性。
二手房:警惕购房纠纷
在现行政策下,一套房子只能允许一名孩子入学,因此在交易之前一定要确保房子里原本的孩子已经迁出户口,或者已经毕业。
一位市民今年高价买到了“学区房”,根本没想到户籍的事,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就近入学要房证和户籍均在学区内。原房主的户籍没有迁出,所以购房者的户籍不能迁入,导致买了学区内的房子结果还不能就近入学。还有一种情况是:房证和户籍均在学区内,仍然入不了学——因为“实际居住地不符合要求”。各城区教育局要求:“房证、户籍和实际居住地均在学区内才能就近入学”。
购买学区房时要查查原房主户口是否迁出,如未迁出,应在购房合同中写明何时迁出。另外,实际居住地也要符合要求,否则很可能会在各级教育局组织的专项检查中被查出。
遭遇拆迁,孩子面临上不了学
购买“学区房”还要注意拆迁的问题。受客观条件限制,一些学区附近没有商品房出售,只有二手房源。在购买此类二手“学区房”时,市民还得注意拆迁的问题。有时候卖方会特意隐瞒该区域将被拆迁的事实,而中介公司可能因疏忽或者本身就与卖方合作,而使买方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就有可能花冤枉钱花高价购置“学区房”。例如:我的孩子目前的户口在学区房的片区内,但是由于建设地铁,那里的房子有可能要拆迁,这样一来,孩子就面临可能上不了学的问题。
教师人员的流动影响学区房价值
买学区房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同时,“应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综合衡量,进行选择。”教育部门人士提出,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动态的,不会一成不变。比如,一些学校几年前还默默无闻,但几年后教学育人质量提高很快,很可能变成家长趋之若鹜的名校;有的学校虽然名声在外,但裹足不前,进步不快,几年后就落在其他学校后面。这些变化对孩子教育和学区房的价值都会有影响,所以在购买学区房的时候要综合衡量学校教学条件。例如,呼和浩特的苏虎街小学的校长到青山小学当了校长,结果青山小学这几年来的教学质量突飞猛进,跃居呼市排名前三的小学。
学区房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每一所成名的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并不是每一所名校都适合自己的孩子,只有适合孩子的特长或发展方向,学区房才显示出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