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国王的演讲》开场戏,就是男主角博迪(即后来的乔治六世)在大英帝国博览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专业播音员夸张的漱口、喷药水、放松喉咙的准备动作,温布利体育场中安静的人群和马的嘶鸣,而映衬之下,博迪惶然四顾,像个无助的小孩。他仿佛被人扼住了脖子,张口结舌,断断续续地发出一些音节。真是一次令人难堪的讲演。
据心理学家调查,在人们感到最恐惧的事情里,死亡排名第二,而“公开演讲”居然排名第一!难怪有人被逼公开演讲时会怼一句:“你不如杀了我。”
说到压力,不仅仅是当众演讲时会有心理压力,升学、升职、房贷、逼婚、二胎、父母赡养都会产生压力,甚至有人会苦恼今晚穿哪一件衣服出席朋友聚会。对此,中国人有一种相当精辟的表述,叫做“压力山大”,透着一种沉重的压抑和无奈。
一、压力:黑云压城城欲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前三种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话,人们不会考虑其他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比如对物质生活的渴望吧,你看见别人家有小轿车,你经过努力,也买了一辆10万元的经济型家庭轿车。然后你看到你的同事、朋友都用上了豪华大奔。你咬咬牙,努力了几年,也开上了大奔。这时候你会发现,永远有人开的车比你好,永远有人比你富裕。
所以,压力是人们不甘于现状的恐慌,不可能完全消除。一个问题解决了,会产生新的问题;一个需求满足了,会产生新的需求。压力就像我们的影子,将与我们终生为伴。
面对五花八门的压力,我们会怎么办呢?多数人处理压力的方法:一是紧张痛苦,反应强烈;二是自我麻醉,忽视它,得过且过。总之,不是逃避,就是死杠,把压力视为病毒和敌人。
美国创伤应激治疗专家朱利安·福特和乔恩·沃特曼合著了《脑科学压力管理法》,告诉我们:我们错了,压力可以成为我们的敌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只要巧妙运用,便能从中获得成长的动力,拥有更出色的表现。
他们认为,压力来源于我们对应激事件的反应。在应激事件和应激反应之间,还必须经过大脑的运作。这个运作包括了两套系统,一个是生存脑的警钟系统,一个是学习脑的思考和记忆系统。
生存脑的警钟系统用于发现压力和发出警报。一般情况下,发送的都是正常信号,唤醒身体进入战斗或者逃跑的状态。
但是有时候,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或者发生极端的应激事件,大脑的警钟系统会过于敏感,就像枪支走火,引发过量的肾上腺素,你会感到极度的紧张。这时候,警钟系统就接管了大脑的控制权,你会做出本能的、过度的反应,那么可能酿成大错。幸好我们还有学习脑。
只要我们有办法激活学习脑,做出迅速判断和行动,就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这就是大脑应对压力机制的第三种选择——学会控制和应用压力的能量。
基本方法是:当压力来袭时,不是聚焦于压力本身,而是抽身去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降低和清零警钟,实现警钟系统和思考中枢的和谐协作,压力也就随之减轻。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压力管理的SOS法则。包括抽身(Step-back)、定向(Orient)、自测(Self-check)三个步骤。
下面,我将结合电影《国王的演讲》故事情节,讲解如何运用SOS法则,科学管理压力。
二、抽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SOS法则的第一个环节——抽身,要求暂停因紧张引发的混乱思绪,放空大脑,避免条件反射式的应对,避免忙中出错。因为我们需要激活学习脑,告诉警钟系统,我们已经意识到发生的一切,并将妥善处理。
抽身就是不让急迫的问题蒙蔽双眼,而是把自己抽离、抬升,以第三者俯视的角度(也称为上帝视角)来厘清现象,发现本质问题。这样,才可能将被动反应转变为主动的自我管理。
荣获四项奥斯卡大奖的美国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了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次子博迪,即未来的乔治六世,在语言矫正师罗格先生的帮助下,克服口吃障碍,战胜自我的故事。
在遍寻名医却屡屡失望的情况下,博迪夫人亲自出马,找到了罗格先生。她说:“我丈夫只是演讲时身体上有困难”。而罗格却说:“没有天生的口吃。”
从表面上看,博迪只是结巴的毛病,但实际上它是心病。病根是他不堪回首的童年和懦弱的性格。忧郁的博迪向罗格述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乳母喜欢大卫,不喜欢他,甚至虐待他,不给喂食,落下了胃疼的毛病。哥哥大卫聪明机敏,总是嘲笑博迪的缺点。博迪是X型腿,从小就带金属矫正夹板,天生左撇子也被强制改用右手。
而父王对子女十分严厉,斥责孩子的任何错误,也从来不表扬,自己喜欢集邮,不允许孩子们有其他爱好。博迪从小到大都是闷闷不乐,忧伤、胆怯,害怕当众讲话,所以五岁时就得了严重的口吃。
如果只针对口吃问题,解决口吃问题,那么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就像一个足球名宿说的:“谁只懂得足球,谁就不懂得足球。”
总之,当压力来袭、警钟大作时,我们不要急于判断和反应,要抽身后退,从更大的视野和更长的时间尺度来观察和反思,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三、定向:心之所向,素履可往
现代社会是生活资源最丰富,生活品质最高的时代,但也是我们压力更大的时代。因为我们的欲望在不断膨胀,我们总想要的更多,就像宋丹丹所说:“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你发现需要一张床,一套房,一个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
如果你坚定地只追求一个拥抱,那么人生路上是不是少了许多烦恼呢?所以,减轻压力的关键在于切实专注当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具体做法是在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之后,进行三次重新定向,找到对你真正重要的事情。这就是SOS法则的第二个环节——定向。
定向一:为情绪赋能。即选择某种对自己最重要且最有益的情感。找出类似情绪的记忆,感受它的温暖和愉悦,驱赶愤怒和紧张。
定向二:实践核心价值观。即选择某项能够表达最佳情绪的价值观。你可以为之做出最大牺牲的那一项价值理念,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
定向三:确定最优目标。即选择某个最符合你关注的最佳情绪和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引领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样,当大脑的警钟系统发作的时候,你的心里有“定海神针”的支撑,就不会迷茫无措。
我们来看一看在电影《国王的演讲》中,博迪是如何找到内心的方向和目标的?
老国王乔治五世对长子大卫非常不满,预言大卫登基后,用不了一年就会毁掉自己。大卫继承王位后,放肆地追求酒精和女人。在黝暗狭窄的酒窖中,博迪不满大卫的所作所为,提醒希特勒已经对英国虎视眈眈。而大卫焦虑的只是找不到情人想要的那瓶1923年的佳酿。最终,大卫在登基326天后退位,娶了离婚的辛普森夫人,从爱德华八世变成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
在白金汉宫的登基会议上,在先祖和父亲画像的注视下,面对满堂的官员,博迪内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紧紧地捏着讲稿,双唇嗫嚅,全无国王的镇定与威严。他的内心其实始终是那个卑怯、懦弱的小男孩,脑中警钟大作,完全控制了他的思维。
晚上,寝宫,斜靠在王后的臂弯中,博迪不禁泪流满面:“对不起,我只会当海军军官,当不了国王。”在妻子的鼓励下,博迪再次找到罗格先生,寻求他的帮助,重新开始了一度中断的语言矫正治疗。
博迪能扛住内心的巨大压力,是因为他做到了重新定向,找到自己对妻女的爱,找到了为家族和国家付出最大牺牲的责任感,并且确定了自己的最优目标,就是治好口吃,当个好国王。
总之,我们每个人通过重新定向三步走,终将发现自己美好和强大的一面。
四、自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SOS法则的第三个环节——自测。自测是指用1~10分的维度,衡量自己感受到的紧张程度和自控水平。以下是简单实用的示意图:
如果压力自测表得分在3分到8分之间,那么记下来,然后去检查自控水平。如果得分达到了9分甚至10分,你应当想出办法应对迫在眉睫的严重威胁。
如果自控水平得分很低,只有1~2分,你就要抽身处理眼前的情况。因为自控水平这么低,说明你无法清晰地进行思考,学习脑处于停摆状态。
这两项自测的目的是,让自己不再简单地根据警钟系统的警报做出反应,而是启动大脑的思考中枢和记忆中枢,从而做出最优选择,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进步。自测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
电影中,博迪的口吃矫正并不顺利,可谓一波三折。他在一次一次的努力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塑了信心与自尊。可以说,博迪遇到了三次瓶颈,实现了三次突破。
突破一:博迪被父王训斥:“如果你无法对着这个家伙(麦克风)讲话,它就会吃掉你。”彻夜难眠时,博迪听到自己带上耳机后流畅朗读的录音,相信罗格所说自己不是天生的口吃。博迪跟随罗格练习舌头、呼吸、发音,每天训练一个小时,口吃问题渐渐改善。
突破二:加冕仪式即将举行之际,博迪十分紧张和沮丧,说自己就是“口吃疯子国王”。罗格使用激将法,一屁股坐在加冕椅——圣爱德华的王座上。
博迪吃了一惊:“你不能坐在那里,你必须起来。”罗格反问:“为什么不能?这就是一把椅子。”
博迪怒道:“那不是一把椅子,那是圣爱德华的王座,是历代国王和女王的神圣象征。你亵渎了这一切。”罗格略带讽刺地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博迪大声而且流畅地驳斥:“神授君权,我是你的国王。我有权利被聆听!”
就这样,博迪内心的骄傲被激发出来了。他明白了自己的权威和责任,摆脱了父亲和哥哥的阴影,找回了自信,顺利地完成了加冕仪式。
突破三:国王一家人观看加冕仪式纪录片,还意外看到了希特勒充满鼓动性和欺骗性的演讲。博迪且妒且惧,他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挑战:通过广播向全国人民做第一次对德战争演讲。
博迪再次请求罗格帮助。在广播20秒倒计时,博迪不停地深呼吸,罗格鼓励他:“忘掉一切,对我这个朋友说。”
博迪演讲的开头并不顺利,为隐藏口吃只能频频做出停顿,倒也显得凝重沉痛。中间有几次,博迪险些结巴起来,全赖罗格的眼神与手势给他支持和鼓励。他渐入佳境,咬字吐音坚定有力,发出了鼓舞人心的战争宣言,成为英国反抗纳粹德国的领袖和象征。
总之,博迪克服口吃的过程其实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学习科学管理压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开展阶段性的自测,了解自己的压力水平和自控能力是否改善,处理好应激事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聚焦于带来最佳情绪和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之上。
朱利安和乔恩认为,成功者并不是没有压力,相反他们是那些压力很大,但能把压力看做朋友。因为压力是生活的动力,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只要我们按照《脑科学压力管理法》讲授的方法,运用好压力管理SOS法则,激活学习脑,就能关注最重要的事物,清除和调低大脑警钟,从而使自己、身边人和整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