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那认为,“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家庭如同一座港湾,将狂风暴雨抵挡在外,让游子有机会感受温暖。
但再温暖的房屋不用心维护也会出现裂缝,如果家庭经常出现下面2种情况,就要小心了!

01
夫妻感情不和,不是冷战就是争吵
家庭最重要的构成就是夫妻。
夫妻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
夫妻和睦,一家之福;关系失调,一家之祸。
民国大师沈从文的家庭,就是被失衡的夫妻关系一点点破坏殆尽。
沈从文对妻子张兆和一见钟情,此后一边读书,一边锲而不舍地写情书追求张兆和。
张兆和虽然没有喜欢的感觉,但最终还是和沈从文走入了婚姻殿堂。
但也因为对沈从文没有喜爱之情,婚后的张兆和与沈从文之间挑剔居多,每每不欢而散。
时间久了,沈从文就不爱回家,两人形同陌路,家庭情况急转直下。
失去了张兆和对家庭的支撑,沈从文有一段时间无法专注于文学创作。
没有了沈从文的金钱收入,张兆和也难以支撑一家老小的开销。
所谓家庭,所谓夫妻,其实就是携手相伴一生的战友。
旅途平顺时,共享风光;路遇艰难时,并肩共度。
无论是冷战还是争吵,只会瓦解家庭内部的力量。
只有学会保存好内部的力量,才能面对更多风雨。
02
孩子不爱说话,回家就躲进房间里
古龙在《小李飞刀》中写道,“沉默,通常只代表两种意思——默认和抗议。”
沉默,往往意味着已经无话可说,或者即便说了也没有人会在意。
尤其对于孩子而言,被倾听,才感觉得到关注与爱。
孩子陷入沉默,就意味着亲子关系早已出现裂痕。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的母亲宋倩虽然很爱她,却始终不曾静下心来倾听乔英子的声音。
填报志愿时,宋倩完全忽略乔英子的声音,自作主张地选定学校;
家里生活时,给女儿房间装上玻璃窗,只为随时监督。
当孩子声音被完全忽略,家庭对孩子来说,就不再是港湾,而是吸收一切需求的黑洞。
相比之下,虽然乔英子和父亲乔卫东相处时间不长,但由于乔卫东擅长倾听,反而能和孩子相处融洽。
听力受损,慢慢就会失语。

不被倾听的孩子,最终也会失去“好好说话”的能力。
孩子只有在满足“被倾听”的条件下,才能开口沟通,与亲人、世界接触。
03
沟通,才是维系家庭的纽带
家庭关系的维系,关键只有两个字:沟通。
善于沟通的人,不论面对什么问题,都能找到角度切入,妥善交流,双方共赢。
而缺乏沟通技能的人,大部分时候想前进又不敢前进,最终被内耗折磨。
其实,沟通很多时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正如《生存的哲学》一书中写道,“交流就是分享思想和感受。”
想要有效沟通,只需做到如下3点:
1、反思并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沟通过程中,理解对方的需求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需求。
只有明白自身需求的底层逻辑,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沟通顺利进行。
曾经遇到过一位女士,总是跟人吵架,跟前夫吵到离婚。本以为自己是所托非人,但没想到再婚后与现任丈夫也争吵不断。
后来她沉下心来做了反思,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是不是为了吵架,而是想跟丈夫好好聊天,可一旦得不到回应,就会暴跳如雷。
意识到这点后,她开始刻意练习,用更平缓的方式开启聊天,丈夫感受到了她的“好好说话”,脾气也越来越温和。
一个人,只有先看懂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2、倾听并理解对方的需求
卡耐基:“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唯有倾听,才能让我们明白对方需要什么。
中村恒子作为精神科医生,每次工作时都不着急开口,而是等待来访者将自己的烦恼倾泻而出。
在来访者讲述的过程中,中村恒子就能简单判断出情况,为后续的对症下药打下基础。
总是叫嚷的人,彰显的是自我。
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理解对方。
3、交流时用夸奖代替贬低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就连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也提到了夸奖的作用。
面对任何人,从夸奖中得到的正反馈,永远比责骂要多得多。
20世纪的著名诗人纪伯伦,少年失意,仅仅是因为得不到父亲的认可。
聚会上,所有人都夸赞纪伯伦的诗歌优美,才华横溢,但只要父亲一声冷笑,一句嘲讽,纪伯伦的成绩就会被全部抹去。
如果不是后来遇到了伯乐玛丽女士,得到了她的支持和夸奖,纪伯伦也无法在绘画和诗歌领域青史留名。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赞美他人,幸福一生。

懂得好好沟通的夫妻,能化解生活中的矛盾与痛苦,共同奔赴美好的未来。
能够好好说话的父母和孩子,懂得接纳另一个声音,一同成长,共同分担。
卢梭认为,家庭是世间最美丽的景象。
而只有学会沟通,妥善交流,才能营造美好的家庭。
愿你我,都能看懂自我,听懂他人,家庭美满。
作者简介:云中。上过有书等千万粉丝大号,有过10万+文章,喜欢写作,爱开脑洞,笔耕不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