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豌豆荚一览

豌豆荚一览

作者: 不爱夏天的小二 | 来源:发表于2016-10-13 12:28 被阅读111次
豌豆荚一览

1. 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的

豌豆荚一览:内容聚合--移动端RSS产品

版本:2.7.1

排名--新闻类 49名(排名来自ASO100)

2. 这个产品是给谁用的

喜欢阅读的人,阅读爱好广泛,喜欢新奇的事物。

3. 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

豌豆荚一览选择将无数app的信息聚合在豌豆荚一栏的内容聚合产品。

3.1核心功能介绍

首次登陆订阅 订阅

1. 订阅

在首次账号登陆豌豆荚一览时,用户会被推荐订阅一波应用,这里会优先推荐手机里面已经安装过的app,占比不是很多(进入后,手机里有的应用站总推荐应用的7/18的样子),以后再使用中也可以进行订阅。

2. 内容展现形式

豌豆荚一览内容目录页面 豌豆荚一览内容详情页面 公众号的内容详情页

所有的内容取自不同的应用,将不同排版的内容同一排版然后展现出来,这应该花费了比较大的功夫(醒目的报错,应该是不停调试的结果),产品的页面设计很棒,阅读体验会棒很多。如果仅仅是抓H5页面的形式,阅读体验会被页面上不可控的其他元素干扰(例如用即刻进入微博阅读,醒目的登录注册按钮,正文后的广告等等)。

在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展示上,不能直接转化与其他一致的格式,对于不管排版一致体验的人来讲,也就无所谓了。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讲,上面更换排版风格的按钮不能更棒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估计是与微信内容合作的一种妥协吧。

3. 基于内容的推荐

基于阅读内容的推荐算法

我随机点开的一篇带有“简书”“印度”“电影”“阿米尔汗”等标签的文章,下面推荐都是基于此的,前面5个带有电影的标签,后面5个带有简书的标签,标签重合性从前到后依次增加,说明已经开始布局个性化推荐的功能了。

3.2特色功能介绍

封面分享

封面分享,封面图片来自于内容内,加上来源应用的图标,加正文简介,有种杂志封面的感觉,看上去的感觉挺好玩,但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讲,估计也仅仅是好玩了。

已离线内容

自动离线内容基本可以解决随时随地碎片化阅读的流量问题,用户即使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阅读。

可选择的提醒方式

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一个人关注的app过多,那么每天推送的信息就会过多,累计的东西越多,上面的小红点的数字越多,越难以打开,这样个性化的设置,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贴心的UI设计

交互很贴心,一般用手机阅读一般是单手使用,在上方的内容分类按钮一般是点不到的,当你双击目录的图标,分类列表将会跳出,这个设计很不错~。

4. 产品优化

产品设计的优点基本上列举了出来,接下来说说需要优化的地方。

1. 内容过载。

当关注的产品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内容必然过载,并且产品在内容的选择上,推荐的很多是热点,这种收集内容的方式在极度垂直或者没有个性化选择的产品中,前者类似mark专注于电影,或者是公众号专注某类话题,后者类似于知乎日报,内容经过筛选,数量一定。这样的内容展现在节目列表上至少不会让人失望。

之前的豌豆荚一览内测过绑定ins的功能,关注ins的app后,绑定自己的ins账号(第一次需要翻墙,以后不用)这样你就可以愉快的浏览ins上自己账号关注的内容了,这种形式其实是作为庞大内容来源订阅的高级形式-----给用户做内容筛选的就是用户自己。(这让我想到了黑镜的黑科技)但是这样的可行性是不大的,那么就要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从上面文章的个性化推荐可以看到,豌豆荚已经开始在做内容的标签化,这个应该是基于文章内容的分词,还可以从关注的app到浏览记录,加上行为反馈,将个性化推荐扩展到应用以及具体文章。在并没有完善的期间,建议使用用户自选标签的方式来进行内容筛选。这样不至于我关注enjoy,人在上海,却给我推荐北京的餐厅。

优化方案:在选择订阅app后,让用户自己选择3-5个标签,优化目录页。

文章目录优化方案

目录添加兴趣类的次级标签,页面类似在豌豆荚一览中进入微博应用后的页面,上方有个滑动模块。点击后,对内容进行兴趣筛选,对于主页内容来讲,有了兴趣标签后,可以将内容筛选,对于热点信息,可以在这里面进行推荐。当关注新的app后,将标签筛选后,让用户选择是否添加标签,对于标签的管理可以在标签末尾添加管理标签的选项,对于标签的数目进行限制,来达到持续更新标签以及对控制内容质量的作用。

2. 页面细节

在添加app的页面上,应用仅仅是进行简单分类和铺陈。

推荐页以及搜索页

推荐页摆了太多东西,将内容源和内容混在一起,并且名称都一样(上下两个“一览之选”),这两者分开放会比较好,类似搜索页。

推荐应用与内容,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个性化推荐的栏目,类似网易云音乐的每日推荐,这样比简单的分类陈铺的效果好,并且通过反馈来矫正自己的个性化推荐的算法。

推荐页优化 应用分类详细

有的分类应用页面应用很少,可以不作处理的展现出来,但是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太多,不可能用不做处理。所以这里建议做分类展示,或者进入后有筛选的功能,让用户更快找到感兴趣的内容。统一页面,可以尝试横向可滑动的标签的形式。

作为一个内容聚集产品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聚集和内容的展示,之前的版本在内容的丰富度与聚集上做了很多努力,在浏览的体验上基本成型,接下来就要解决内容筛选等效率性的问题,对于如何实现盈利,这个还需要多想想。

相关文章

  • 豌豆荚一览深度使用体验

    我下了豌豆荚一览,近期一直在深度使用,很喜欢可以先将我手机内的应用优先关注,觉得是个很细节的体现。 1、豌豆荚一览...

  • 【产品分析报告】豌豆荚一览

    以豌豆荚团队的新作「豌豆荚一览」为主角,进行产品分析和多方位的竞品对比,最后给出评价总结和改进建议。 主要内容 0...

  • 豌豆荚一览

    阅读,是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所以,我手机也是安装了各种内容型的应用,诸如:好奇心日报,知乎日报,界面新闻,虎嗅,3...

  • 豌豆荚一览

    1. 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的 豌豆荚一览:内容聚合--移动端RSS产品 版本:2.7.1 排名--新闻类 49名(排名...

  • 快来看文章,豌豆荚一览

    “一览” 豌豆荚自己孵化出来一个新app。和年前的开眼一样,开始自己做app。不同是开眼是自己收集内容推送。一览则...

  • 谈豌豆荚一览

    纯银:#话题产品课#是训练产品感的小游戏。首先提名一款“有意思的产品”,在我的微博置顶,大家在评论里一起讨论。注意...

  • 即刻or豌豆荚一览?

    即刻和豌豆荚一览都是15年APP年度榜单中的常客,作为不收资讯会死星人,当然都不会错过。 下面说说两款产品各自的特...

  • 轻芒阅读App-解决内存小应用多的矛盾

    名称:轻芒阅读(原名:豌豆荚一览)平台:Android官方介绍:像刷朋友圈一样「刷」应用,你可以从 500 多个应...

  • 对豌豆荚一览思考

    之前看到@纯银V 的微博上讨论了豌豆荚一览,我个人也来说一下:原讨论总结贴:http://www.jianshu....

  • 《豌豆荚一览》产品体验

    产品介绍: 从不同的APP中汇集最新内容,将散落在不同应用内的文章、图片和视频串联起来,在同一个页面当中摘录成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豌豆荚一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si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