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所以,我手机也是安装了各种内容型的应用,诸如:好奇心日报,知乎日报,界面新闻,虎嗅,36氪,爱范儿,豆瓣阅读,虹膜,今日头条,简书,以及订阅各种播客,杂志等等。算是一个信息消费的重度用户吧。
所以豌豆荚一览推出的时候,也是饶有兴致的安装下来使用。接下来就随便聊一下,自己的看法。
豌豆荚一览,可以说是豌豆荚团队推出的「应用内搜索技术协议」的应用场景之一。它通过对豌豆荚应用商店所收录的应用做技术索引并聚合,并根据用户的订阅来呈现应用内的内容。
可以简单地概括,豌豆荚一览1.0为用户做了两件事:1.让用户更高效地「浏览」信息。2.让用户更方便地「发现」自己兴趣的内容应用。
不同的内容型应用,有不同的内容。所以不同的人基于自己的口味偏好,对应用内的信息内容,消费的权重又会有所不同。以及在不同的应用之间来来回回,筛选自己的需要的内容成本是比较高的。
豌豆荚一览,对内容消费的爱好者,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他们的问题的。
一览把用户订阅的应用,通过 feed 流聚合呈现,方便用户浏览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你点击某条信息,会以浮层卡片的方式跳出,随着用户对内容的浏览阅读,拉到底下时手向上一刷,又回到了内容列表页。在列表页和详情页之间,通过「刷」的这么一个交互动作,无缝平滑地完成了对内容的筛选与浏览阅读。提高了用户对内容消费的效率!
好的阅读用户,会很欣喜于对好内容的发现。豌豆荚作为应用商店的优势,收录了超过五百个的应用,包括很多的优秀阅读应用。受限于手机的性能内存,以及害怕产生信息焦虑,用户一般不会在自己的手机中下载过多的应用,所以一览以这样的形式去聚合应用并呈现内容,解决了用户发现有趣的应用成本过高的问题。当你发现新应用提供的内容很符合自己的期待时,你可以轻松地完成订阅,更进一步为了让你得到更完整的与内容紧密结合的体验,一览有很好地引导机制让你去下载对应的独立APP。
不过,根据用户的评论。以及我自己的使用情况,豌豆荚一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虽然在feed流中对来自不同应用的内容提供了几种特定的版式,不过只是看起来整齐干净而已,用户还是失去了某些特定应用原有的上下文和场景。
2.用户对内容的消费态度以及内容方推送频率的不可控,不做「个性化」地在 feed 流中呈现时,会有不适感。一条信息只要不是适时地出现,那么它很容易成为垃圾。
3.引导用户订阅大量的应用,造成信息过载,给用户造成垃圾信息过多,推送不精准的感受。
4.一览无法拿到各个应用内关于用户的偏好等标签属性,所以做不到内容的个性化推荐。
5.相对于以话题来聚合信息的应用来说,粗粒度信息聚合在个性化推荐上,要做细做精难度不小。
一览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聚合的信息是以APP为单位的。它会改变用户对APP的访问路径,用户对此的接受程度如何,将是一件很不确定的事。1.0版本,是较为粗糙的产品模型。要如何对以上问题的优化,涉及到用户对信息消费的态度和自己的最终定位。
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