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é );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网图 侵删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不必使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栓锁别人也开不了;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别人也不能解。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的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使用物,所以没有被丢弃的物。这叫做保持启明状态。
因此,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借鉴,即使再聪明也免不了咸陷于困惑,这是个精微奥妙的道理。
解读
末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本章拆解为三段做简单解读。
第一段,老子以五个“善于”的排比手法,阐明了善的妙用。凡是一切有利益别人,有利益社会的行为都可以成为“善”。其中不掺杂一丝毫地自私心,而且是彻底的透明,这是一种清静无为的发心动机。
第二段,圣者已了悟大道并顺应大道之理的人。在得道者眼里一切事物都是一体不二的同一本体,已经超越了常人所认为的“弃”与“不弃”概念的差别。所以在第五章中有“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言辞,表明圣人的心是没有偏爱的,一视同仁的平等性。
第三段,善为“师”,不善为“资”,二者合称“师资”。善与不善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善是不善的本质,不善是善的表达。所以,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应该以道奉行;否则,以自私自利的小聪明,只是陷入泥沼,不能自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