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与美
今天外出去拍资料,资料室里只有一个小桌子,但被别的查资料的两个人给占了,我们几个人只能蹲在地板上拍了三个小时,好累。明天继续再拍一天。
我发现我现在已经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了,只想尽快把任务做完了事。比如我平时跟同事一起吃饭,就忍不住吃得很快。因为我怕别人都吃完了就等我一个人。但其实我自己吃饭是很慢的,二十分钟起步。以前跟别人一起吃饭时,总是别人都吃完了,而我才吃了一半。现在跟同事一起吃饭时,我都不怎么说话,一直埋头努力地吃,才能赶上他们的步伐。
今天下午拍完资料后,我们几个一起在楼下食堂吃饭。我努力地吃,终于在她们吃完前一分钟就完成了吃的任务。其中一个同事可能不太了解我吧,跟她旁边的另一个同事说:她吃得好快呀,看来是真的饿了,吃得这么干净,吃得还挺多的。
要搁前段时间,我还会跟她解释我为什么吃这么快,为什么要把饭菜都吃干净。可这几天,我都懒得解释了。我沉默无语,节省了精力。
以前我跟好几个同事解释过,有的人能理解我,而有的我解释了,她下次还说,我又要重新再解释一遍。你的解释,改变不了她内心的成见。
比起吃得快,被说的更多的是:吃得好干净啊!我心想,难道不应该吃干净吗?从小家里就教育我吃饭要吃干净,不能剩碗底,吃不了就少盛点。我也觉得吃完后碗里不剩东西的画面是就餐过程中的一种美。难道吃完后碗里一片狼藉会很好看吗?
她们吃饭往往都是吃一半剩一半。也可能是饭菜给的分量太多了,她们吃不了。但有的时候我感觉并不是。因为她们吃完饭过上两三个小时又开始吃零食。即使真的是胃口小,装不下,那就不能跟店家说一下给到适合自己的分量吗?还有可能是她们觉得饭菜不好吃,但有的时候这次剩了,下次她还吃这个,依旧剩半碗。如果要是真的不好吃,那就不要点。我有时候也会因为临时的客观条件限制,而点我并不是特别满意的但是还能接受的食物。既然点了,我就会把它吃完,除非它真的特别差劲,与预想的差太多,超出了接受的底线,只有这时我不会吃完。如果一开始就不能接受,那我就不会点。
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且分量合适的食物,那么不应该吃完它吗?如果没有吃完它,不应该想一下是为什么吗?知道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应该把它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吗?每次都吃不完,那说明问题一直存在,它在慢慢地消耗你,而你却视而不见。
她们还说过我:吃得这么干净,看来是很喜欢吃这个。其实,不一定。吃完只是对自己所做选择的一种态度。虽然我在不断优化选择,但有时难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对于一些不是原则性问题的事情所做的选择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而是综合条件下的最合理选择。这时,吃完只能代表我接受自己的选择,但不代表我喜欢这样,更不代表我要一直这样下去。按照她们的思路来推导她们的想法如下:以吃得干净程度来评判一个人对食物的喜爱水平,吃得干净说明喜欢,吃得不干净代表不甚喜欢。那么她们每次都吃不干净,说明她们每次对于自己所选择的食物都不是太喜欢。她们是如何做选择的,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每次的选择都不甚喜欢,每次都是只接受一半,另外一半不接受,还一直重复这个循环,那么这个人势必活得很拧巴。
跟同事一起吃饭时,我是处于一种工作的状态,让一切流畅运行,少生枝节,以节省出精力来思考和转换成我更喜欢的状态。自己一个人时的舒适自在,才是真正的我的生活状态。
这也是我为什么想自己干的原因之一:自己的生活能由自己掌握,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可以做让自己有活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必被上下班点卡死,不必浪费时间鸡同鸭讲,不必为了完成别人的目标而逼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按部就班走完上班路程的最后一公里,开启寻找自我之美新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