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竹溪:两河流域台地上的文明曙光
船形寨概况
十堰地区乃人类发祥地之一,竹溪县是孕育远古文明的一片沃土。
竹溪县所属的十堰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大巴山山脉的东段、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武当山山脉等组成,位于汉水流域中上游,是中国中部南北东西交汇的过渡区之一,属于亚热带气候。这是适宜古生物、古人类生长的地域。
秦巴山雄浑,竹溪水灵秀。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段边缘、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北靠秦岭,南依巴山,西控渝陕,东接荆襄。
竹溪县域之地势南高北低,多大山长川。北部为中低山区。西部、东部分布低山、丘陵、盆地,竹溪河蜿蜒东流,各支流交叉汇注,如一条条璎珞,串起一块块平坝与一座座丘陵。中部亦为中低山区,大河穿行其间,最长最阔的河流是汇湾河。南部多大高山,高山巍峨起伏,山河纵横。
从气候上看,竹溪县属北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高差悬殊,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全县全年日照量时数为500-1800小时之间,平均每天4-5小时;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在92-101千卡/平方米。全县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38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秦巴怀抱中的竹溪,夏季少酷暑,冬季少严寒。
适宜古人类生存的条件,需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均匀、森林茂密、生存资源丰富、少有自然灾害。显然,竹溪县域是适合古人类繁衍的地方。
水是生命之源,河是文明的摇篮。竹溪河、汇湾河,流淌过华夏文明的滥觞。
考古发现说明,当古人类在中华大地的各个地域出现的时候,在这竹溪县域的竹溪河、汇湾河的两岸,同样繁衍生息着炎黄族裔的祖先,他们渔猎采集,刀耕火种,成为汉江流域大汉民族祖先的一支。
竹溪县域发掘过诸多史前生物化石,而且十堰市境内猿人化石的发现地,皆在距离竹溪县不远的地方。到新石器时期,竹溪县境内的大河流域的多处台地上,考古发现了属于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大量古人类文明的遗存,反映了竹溪县域早期文明源于中原、南北过渡、同一地点长期积淀的特点。
竹溪县是早期人类文明曙光拂照的地方。
水坪镇黄龙管理区白云岩一、史前时期:留存多种古生物化石
1995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十堰市郧县的柳陂镇青龙山一带发现了恐龙蛋化石群。经专家认定,属中生代白垩纪中晚期,距今1.4亿年到6700年之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恐龙蛋化石。1997年7月,在郧县梅铺李家沟,又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该处离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地,相距不过百里。
20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在竹溪县水坪镇黄龙村,发掘出各类远古第四纪更新时期动物化石,有剑象、犀牛、熊、牛和鹿科类、啮齿类动物牙齿化石、螃蟹化石,距今258万年。1983年,在竹溪县桃源区瓦沧村发现鹦鹉螺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研究所鉴定,属头足纲动物、外壳亚网奥陶纪(古生代淡水鱼类),宝塔组常见的“中华震旦角石”,年代约4亿5千万年前。
这说明,漫长的史前时期,包括竹溪县在内的鄂西北地区,长满了茂密的植物,以恐龙为代表的各类爬行动物群落,十分繁盛。
这是竹溪县域古人类文明发祥的前奏。
二、旧石器时期:古人类的足迹频现周边
迄今为止,尚未在竹溪县域发现古人类化石以及旧石器时代文物。但是,竹溪县与十堰市境内诸多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地,相距不远,属于同一地域,自然生态与这些地点类似,有远古人类生长的充分条件。
而且,竹溪县域境内大量新石器时期考古遗址和文物的发现,或可佐证早期人类和旧石器时期文化在这一地域的存在。
……(后略)
三、新石器时代:两河流域“人气”旺盛
进入新石器时代,竹溪县域境内的“人气”骤然旺盛起来,文明的信息纷纷涌现。在竹溪河和汇湾河两岸,考古发掘了大量新石器文化遗址和相关文物。
……(后略)
(一)竹溪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1.县城东郊:武陵故城的文明渊薮
竹溪河与其支流洛家河,在县城东郊3公里处交汇,形成一个偌大的冲击平坝,这就是三堰坝。该地名的命名,源于清代该处修有引水灌溉的堰渠。
三堰坝一带,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平坝的中间,台地隆起,形似一只大船。“四周环水,山上修有寨子,故名。”② 这就是船形寨遗址所在地。船形寨遗址,距竹溪县城东约3公里,位于水坪镇船形寨村。
船形寨遗址(后略)
樱桃园遗址(后略)
2.县河镇:洪水揭开的尘封秘密
(后略)
新洲(二)汇湾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1.新洲镇:汇湾河畔的文明富矿
王家套遗址(后略)
樊亭遗址(后略)
汪家河坪遗址(后略)
2.兵营乡:“柳州城”的远古渊源
赵家河遗址(后略)
(三)竹溪县域新石器文化遗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1.中原文明的泽被之地
首先,从源头上看,竹溪地域早期地域文化,属于中原文明。因为,在竹溪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文化类型,均属于仰韶文化或龙山文化。这二者是发祥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中原文明的古人类文化。竹溪县域境内的新石器文化,发源于黄河中下游,或作为地域文明的独立发育、成长而归属于中原文明。
(后略)
2.炎黄后裔的薪传之地
从文化层累积来看,竹溪县域的上古文明遗址,往往是后世当地的文化中心,与中原地区的文明延续轨迹一致。竹溪先民是汉江流域大汉民族祖先的一支。
(后略)
汇湾3.竹溪县域上古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
综合各处新石器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所透射的历史信息,关于竹溪县域上古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文明水平,可以得到一些认知。
(后略)
注释:
(1)出自毛泽东写的一首词《贺新郎·读史》,写于1964年春,首次公开发表于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
(2)1982年版《竹溪县地名志》第91页。
参考文献
[1]蒋显福,匡裕从,杨立志,《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匡裕从,《十堰文化简史》[M].十堰:湖北省十堰市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1998。
[3]竹溪县县志编篡委员会,《竹溪县志》[M].竹溪:溪新准字第03号,1992。
注:此为《竹溪文脉》一书初稿的第一部分(节选标题、纲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