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公开课,还要同课异构。第一单元里,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济南的冬天》。
怎么上?
公开课和常态课毕竟不一样,常态课就是这些内容,哪怕多用一节课上完,也没关系。公开课多少有点作秀的成分。我和程老师说,你设计好了之后在隔壁班先上一次,然后根据情况要进行调整,再在确定的班进行。他是一个很本真的人,拒绝了我的建议——虽然我并不是让他作假。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煎熬,我提前一周做好了课件,计划在八班上,所以先在七班上了一次。那个糟糕!我就把字词和第一段上完了,就下课了!后面的设计还多着呢!除了夯实字词,整体感知我已完成一部分,后面的赏析文字、补充资料、扩展延伸这些环节犹抱琵琶半遮面,都等着出来见人呢,却没有机会了!我感觉自己的心凉凉了!27的课堂功夫,居然还能这么垃圾。
等到来到八班上课时。我横下心打算和七班一样,上一点再说。谁知道学情不一样,上课进度完全不一样,在八班居然上到了整体感知结束,虽然品析字词还是没上到,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有好学生就是不一样,互动好得多。
我重新进行了调整,减少了课件数量,删繁就简,开始在七班上第二课时。因为念念不忘,我突然灵感乍现,何不把板书设计成宝字呢?教参书上是三山一水,我在头脑中以为恰好是一个宝里的四条横着的线,一连,在中间加上喜爱和赞美,用怀念做玉的一点,结果上的时候发现多了一横。
上午回老校区开会,被交警逮了,历经波折,八班我没上成第二课时。也好,本来我也打算上古诗。我讨厌为了公开课而作假。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又改变了思路,我打算教朗读,在朗读中完成整体感知,这时用寻景物,完成课后习题二,不过我用作图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生给第二段做朗读标记,这也是课后习题。上一节课,我做好了准备,夯实了练习册上的第七题,为朗读打好了基础。然后,用“了解一个顺序、赏析一句话、斟酌一个词”来完成语文课的品味语言,最后检查学生对老舍的了解,拓展《济南的秋天》,布置写作颍上的秋天。感觉思路还是蛮清晰的。
可是……
我还是只完成了一个整体感知,只不过多了一个阅读指导,宝字的书写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温晴竖着写做宝盖头的一点,总写山水在太阳下安睡做盖,三山做三横,水做一点,怀念没地方放了,不写。
正式粉墨登场了!乌压压的老师坐在后面(其实也没那么多,比平时多了七八个,一共二十左右而已),不过我不紧张,毕竟教了27年的书了,见过了大一点的场面。但是,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还是给我制造了小麻烦:我就听写一个生字词:贮蓄。这个学生拿着书上来了,居然不会,居然我让他打开书抄,他能抄错!不过,因为是公开课,所以我说“你本来应该会,今天是看后面那么多人有点紧张吧”,要是常态课,我得踹他一脚:抄写三遍、字帖一遍、听写一遍,一共五遍,他居然能写成这个样子!看来作业也要分层!
偏偏朗读时抽了个羞涩的男孩!我灵机一动,越灵机一动,我越发现我就随意性大,运筹帷幄的本领还是没长进,想当年刘校长辅导我们,要把每个环节用时多少?都精确几分钟,我依然做不到。我灵机一动,教学生来划重音和停连,停就算了,连,划在哪里,让学生说一说。还别说,这个临时出的状况,我处理的还不错,学生在说的时候,居然大差不差,我适当补充,倒也水到渠成。学生读得没什么感情,我就只能夸他重音读得准,还好一个女士站起来愿意再读一遍,读的还不错。我教读了三句话:一个说的话,一个问句,一个感叹句。
我一直纠结,整体感知时就整体感知,再在文字里来个迂回赏析手法行不行?结果上课时,我还是忘了一切,给杂糅到一块了!一共就用了两张幻灯片,就上完了一节课。等我想起来幻灯片的时候,发现:幻灯片上的部分内容上完了!三个层次的赏析语言,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和拓展延伸,没时间上了!
整个过程,有学生个体读,完成重音和停连;女生齐读,完成图画的寻找;男生齐读,完成水墨画的分析;我范读,提醒学生朗读道路无止境,还要加油!不过,后来我发现,不如老师先范读。
好吧!课堂总是有遗憾的,我就从来没有过满意的一节课,今天也不例外。不过,我很满意自己的板书设计。
独一无二,版权所有,切勿抄袭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