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写。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散文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熟悉我文章的读者会发现,前段时间的文章中时不时会添上几笔林清玄先生散文中的金句,以增强文章的美感,让读者拥有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但实际上,我对散文刻板印象转变的伊始是从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开始的,当时读到其中散文合集--《记忆与印象》时心中就已有了声音:
怎么会有如此美妙的文章,他又是怎么用几句平平无奇的字句堆砌出这样具有画面感的文章呢?读他的散文,同样是很享受的事,一个人静坐在那里,摊开其中一篇《轻轻地走,轻轻地来》,读到那段“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规整、细长,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道接着什么,惟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时,心中顿觉明亮,身心一瞬间便随风飘回六十年代初的北京胡同口,那里有细腻的和风,吹在脸上滑丝丝的,西方渐落的夕阳染红了大半边儿天,我也与他一同站在四合院门前,望向远方......
大家能看得出来,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有人会问,你前面说了那么多,又不说散文的写作技巧,那我怎么写?
也许心细的读者已经发现了,我早就把技巧写在文中了,上面那么一大段,都是技巧啊!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叙事手法。对散文来说,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叙事;抒情。
叙事讲究手法,也就是有人会问的技巧。这个东西出自两方面:老师教授的;书中摸索的。前者很简单,老师讲过后记在素材本上即可,我私以为,散文要用到的写作手法就这几种:借景抒情、衬托、分叙法。后者就得靠自己多读些散文大家的作品积累了。
简单说一下分叙法。我的理解是放空思绪,让大脑与内心处于一个平静空旷的状态,再铺出一条路,可以与主题散开,但绝不能出那条线,然后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文采,叙事也可,抒情也罢,议论最佳。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篇完美的散文。
那么接下来说第三个散文类型--议论散文。这个就很好理解了:议论文加散文。
议论文我想是上学那会写得最多的,就不多赘述了。主要是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还不会觉得突兀,就有点说头了。我先列举两篇供大家参考,一篇我的《煮梦》,一篇林清玄先生的《梦之祭典》
1:所以,你还在忧郁什么呢?如果把现实生活比作一套囚笼、一把枷锁,那么逐梦的过程便是一场试炼!
那么你还在犹豫什么?走出去看看吧,就像我现在坐在下班后的床上写下这篇文章一样,我生活的前方也还是一片黑暗,但那又何妨,一直向前走就是,即使生活需要平滑,但也要有个目标,不能总是回到原点。
即使失败,我也可以在人生后半段的回忆中感慨:残缺也是一种人生的美!
2:时光固然无情,它往往会把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无声地抛弃在它的轨道,但有时走在轨道上,我们会发现时光又回来了,陪伴着我们在记忆的铁轨上散步,并倾听我们曾经江湖寥落的声音。
前者论梦想,后者论时光。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两者既有议论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又有散文融情于文的柔美感。两者相合,就像一颗有灵魂、有内核的巧克力,外层披着一层浓郁甜美的糖霜。读起来既不会觉得枯燥,又不至于有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的文章那种感觉。
怎么去写呢?
那便是所有散文创作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巧:融情!
简单理解就是真实的,不要虚伪的;有情的,不要无感的;细腻的,不要粗犷的。像女孩子精心打扮自己一样;像梳洗自己女儿的发丝一样。
做到以上几点,散文,它真的没有那么难!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31114/de5f7f9b10e291e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