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学时代最快乐的时光,不得不从一台mp4说起。
每天上课铃一响,对我而言就是一个信号——拉开笔袋的拉链,将巴掌大的mp4放进去,用橡皮或者几支笔将mp4撑在一个合适的角度,微微把笔袋向内拢一下,微微形成遮罩,“阅读课”就可以开始了。
这个角度看小说是最舒服也是最安全的,因为从讲台上看下来,我就好像在看着桌面上的书一样。而且,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只要顺手把笔袋一压拢,一点痕迹也没有,毕竟老师只会习惯查抽屉不会翻笔袋。靠着这个方法,那段日子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读书破万卷”了,有时甚至希望课的时间长一点,让我再静静地看一会儿。当然,这种沉浸也会带来一些意外,有次正看到动情处,忽然被老师点名起来发言,结果整个过程我都不太敢抬头,因为眼里蓄满了泪水,哈哈哈。
下课了,就是我们交流“阅读心得”的时候。可能那时候学习不那么认真的话,就有大把的时间来浪费,我们有一百分的耐心去复述一整本小说的内容,我们也有一百分的耐心去听完一整本小说的细节,然后还能津津有味地再去看一遍。尤其是讲到共鸣处,恨不能手拉手尖叫着出去跑个圈,好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故事有多精彩。
喜欢的故事,总是不厌其烦地回味。遗憾的结局,就会让人蠢蠢欲动。
有那么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我们会在上面写下自己想到的梗,可能是对看过的情节的改造,也可能是记录一个精彩绝伦的梦境,有时候甚至是想好了精彩开场与结尾,就差填充中间的一波三折,但感觉故事已经圆满了。那时候想的最多的便是主角们是什么样的性格,会在哪里相遇,又因为什么而分开,倘若还能说上一两句深得人心的话,那就更妙了。
从头到尾写完的印象中只有一部。
我们在草稿纸上画了一遍又一遍的几个大陆地图,给每一个国家设定风土人情和政治关系;理了一遍又一遍的人物小传,给每一个人物的行为动机都赋予意义,连名字的含义字斟句酌……光是开头那一个场景,怎么奠基调,怎么出人物,又怎么留悬念,就推倒重来了好几回。有时上着课,老师讲到什么知识点,忽然灵感就来了,立马在笔记本上刷刷刷地写几段话,下了课交换着看看,互相帮忙捋一捋,然后再接着往下续。
最着急的时候是明明想好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可是距离写到那个情节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就恨不能自己一夜之间写完无数章。
最开心的时候是彼此看完都认可的章节,就可以输入到电脑里,存为文档。看着那个文档的大小从15KB慢慢发展到几百K,最后再存到mp4里感受一遍读者心态,不能再满足了。
想想那时候,阅读的自由与认真,创作的欲望和快感,说不怀念、不羡慕是假的。毕竟现在的我,连读几页书、写点日常都觉得的有些有心无力了。
与其说想回到过去,更想重新拥有的还是那不怕浪费的时间和不求回报的感觉吧。
网友评论